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4篇 |
免费 | 82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篇 |
废物处理 | 1篇 |
环保管理 | 21篇 |
综合类 | 174篇 |
基础理论 | 58篇 |
污染及防治 | 5篇 |
评价与监测 | 32篇 |
社会与环境 | 4篇 |
灾害及防治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22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19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近年来,随着阻燃剂多溴联苯醚(PBDEs)和以邻苯二甲酸酯(PAEs)为代表的传统型塑化剂(LPs)的逐步禁用或限用,有机磷系阻燃剂(PFRs)等新型阻燃剂及替代型塑化剂(APs)的生产和使用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其环境污染特征和人体暴露健康风险值得引起广泛关注.目前,灰尘已广泛用于室内环境中PBDEs、PFRs和LPs等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SVOCs)的污染特征评估,而关于室内灰尘中APs的污染特征则鲜有报道.本研究以广州市42户普通居民家庭为研究对象,采集家庭室内灰尘并分析了PFRs、PBDEs、LPs和APs的含量及组成特征.结果表明,PFRs、PBDEs、LPs和APs在室内灰尘中均有广泛检出,其含量分别为593.28~11531.56、13.45~27029.13、40494.83~1154497.16和15365.19~1013352.51 ng·g-1.大多数家庭中,PFRs和部分APs在灰尘中的含量呈现高于PBDEs和LPs的特征,PFRs和APs等新型污染物的人体暴露健康风险需引起高度关注.采用暴露模型评估人体经灰尘摄入和皮肤接触对目标污染物的日均暴... 相似文献
3.
根据收集到的2008-2012年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航班起降次数,参考《珠江三角洲非道路移动源排放清单开发》飞机污染物估算方法及排放因子,计算出此期间机场飞机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并与2010-2012年广州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情况对比。结果表明:飞机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随客运量的增长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与机动车排放相比,飞机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较小,故现阶段仍应以机动车作为移动源污染控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5.
6.
摘要:随着广州市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筑垃圾的排出量也在快速增长,如何应对和处理建筑垃圾所带来的“垃圾围城”困境,已经成为人们不得不面对的重要问题,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是开展建筑垃圾综合治理的有效途径。论述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的必要性、紧迫性,指出了广州市建筑垃圾资源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推进广州市建筑垃圾综合处理实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广州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作者立足于广州的茶文化,首先从社会普同性、文化信息共有性、文化模式的整合性等三个方面分析得出茶文化是广州民俗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此基础上对广州茶文化进行了分类,论述了其民俗旅游资源价值。最后,作者对开发广州茶文化旅游资源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调查及其排放污染物的监测和分析,阐述了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特点,并提出了规范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加强垃圾填埋场管理、减少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发展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广州市生活用水量日益增长的现象,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变化幅度较大和影响较显著的4 个指标,采用1992 年~1997 年的数据对广州市生活用水量变化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并提出了减缓该市生活用水量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研究了1985-2005年期间广州市城市热岛强度时间变化及与大气总悬浮颗粒物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广州市城市热岛效应十分明显,年平均热岛强度在0.20~2.10℃之间波动.受季风等大范围气候背景及降雨的影响,月平均热岛强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总体上呈"U"字形变化,其中7月份热岛强度最低,11月份最高.不同时次(02:00,08:00,14:00和20:00)的热岛强度以08:00时最高,而以14:00最低.最低温度下的热岛强度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平均值为1.09℃),显示出广州近地面平均气温上升以最低温度最为明显.自1994年之后广州市大气总悬浮颗粒物水平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然而1982年到1998年期间仍然超过了国家大气质量二级标准所规定的浓度限值0.200 mg/m3.研究还表明,广州城市年平均热岛强度与年平均大气总悬浮颗粒物浓度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负相关系数为-0.676.尽管市区大气总悬浮颗粒物可以反射太阳辐射,降低日照时间,最终产生致冷效应,但是广州城市热岛效应是全球气候变暖下的大气增温和悬浮颗粒物降温之间平衡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