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完全免费   2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漓江桂林段酞酸酯类污染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漓江桂林段酞酸酯类污染为期一年的调查结果表明,漓江桂林段已检出酞酸酯,并且河水中酞酸酯含量的高低与环境温度有直接关系,气温高时,河水中酞酸酯含量高,当河流流泾城市时,大量生活废水的汇入,不会导致河水中酞酸酯含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基于气流轨迹聚类分析方法浅析桂林市酸雨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桂林市2009—2013年的酸雨状况及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桂林市酸雨强度及频率从2010年出现峰值后,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酸雨的季节分布差异明显,冬、春季酸雨频率较高,夏季相对较低;酸雨中的阴离子主要为SO2-4和NO-3,阳离子主要为Ca2+和NH+4。利用后向轨迹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桂林市酸雨来源进行气流轨迹模拟分析,结果显示,主要作用气流来自南方地区,其中东南和偏东南方向气流形成的降雨酸性较强,酸雨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基于TM影像的桂林市植被覆盖时空动态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部地区中等规模城市——桂林市为例,利用1991、2006年两期TM卫星影像数据,在对原始数据预处理的基础上,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依据混合像元二分模型,生成桂林市所辖5城区的两期植被覆盖度监测分类图像,对区域植被覆盖状况进行时空动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991年~2006年间,城市植被覆盖区面积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在划分的3类植被覆盖类型中,低植被覆盖区面积减少幅度最为明显,中、高植被覆盖区面积有不同程度增长;低植被覆盖区主要分布在城市建成区与一些村镇外围区域,中、高植被覆盖区集中分布在城市远郊地带。此外,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乡各类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城市边缘地带的绿色植被正逐步被人工景观所取代。  相似文献
4.
根据2006年-2012年桂林市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和大气环境污染指标的统计资料,分析了该市人均 GDP 与SO2、NO x、烟(粉)尘排放量及 PM10质量浓度和 API优良率等大气环境指标的相关关系,建立了经济发展与大气环境指标之间的模拟曲线。模拟结果表明,桂林市处于工业时期,随着人均GDP增加,SO2和烟(粉)尘排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而NO x 和 PM10排放从长期看还处于上升趋势。建议改善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制定财税激励政策,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加大机动车排污防治力度,进一步控制大气污染。  相似文献
5.
采用在线单颗粒气溶胶质谱技术源解析方法,对桂林市PM2.5典型排放源的粒径和化学成分进行质谱分析,采集燃煤/燃气源、工业工艺源、扬尘源、油烟源4类共计7个典型排放源。结果表明,桂林市4类排放源细颗粒物的粒径分布为0.25~1.25μm,80%以上的细颗粒分布在0.2~1.0μm的小粒径范围,峰值约0.68μm。细颗粒物离子成分含有Na~+、Mg~+、K~+、NH~+4、Fe~+、Pb~+、Cd~+、V~+、Mn~+、Li~+、Al~+、Ca~+、Cu~+、Zn~+、Cr~+、CN~-、PO_3~-、NO_2~-、NO_3~-、Cl~-、SO_4~(2-)、SiO_3~-等成分,桂林市细颗粒物为元素碳、有机碳元素碳、有机碳、富锰颗粒、富铁颗粒、富钾颗粒、矿物质、左旋葡聚糖以及其他金属等9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