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2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22篇
综合类   432篇
基础理论   133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137篇
社会与环境   205篇
灾害及防治   151篇
  2025年   7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传统及现有水生态足迹理论及其模型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文提出了基于生态系统供给及净化服务功能的贵州省水生态占用概念与模型,将其划分为生物生产和非生物生产的水生态占用两部分,建立水产品、水资源、水环境3类账户,并在此基础上以2000—2014年的贵州省为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1)水产品账户中,贵州省水产品消费的水生态占用总体呈上升趋势,水生态承载力波动变化较小,水产品消费呈生态赤字状态,且其生态压力较大;(2)水资源账户中,贵州省淡水资源的水生态占用整体呈逐渐上升趋势,水生态承载力则呈明显波动的趋势,且变化幅度较大,淡水资源消费处于生态盈余状态,且其与水生态承载力的变化态势一致,淡水资源消费的生态压力较小;(3)水环境账户中,水环境生态压力主要来源于氮污染,2000—2010年消纳污染的水生态占用变化不大,2011—2014年波动较大,历年生活水污染账户值均大于工业,今后要注重加强生活水污染防治,消纳污染的水生态承载力呈波动变化的趋势,水环境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且其生态压力较高;(4)与现有生态足迹模型的比较分析可知:该模型核算更为全面;不考虑均衡因子,并以最大水生态压力指数来评价区域水生态系统所承受的压力状态具有合理性,更能准确反映贵州水生态的实际情况和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基于FLUS模型的湖北省生态空间多情景模拟预测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为保障国家和地区的生态安全,对未来生态空间进行模拟预测十分必要。在长江大保护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背景下,以湖北省为研究区,利用FLUS模型基于湖北省2010年、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及包含自然和人文因素的15种驱动因子数据,对2035年的湖北省生态空间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利用2010年土地利用现状模拟出的2015年湖北省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总体精度达到0.976,Kappa系数达到0.961,模拟精度较高。设置的生产空间优先、生活空间优先、生态空间优先以及综合空间优化4种不同情景,基本满足未来湖北省不同发展导向的需求。从地貌单元角度来看,在不同情景下,湖北省生态空间主要分布于湖北省边陲四大山区,中部江汉平原生态空间零星分布。从数量规模上来看,不同情景下各个用地类型数量规模差异较为明显,生产空间优先情景下耕地面积增加1216 km2,生活空间优先情景下城镇用地规模增加5959 km2,生态空间优先情景下生态空间用地增长722 km2,综合空间优化情景下生态空间...  相似文献   
3.
江苏沿江地区土壤肥力空间分布及其区域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长江流域尤其下游地区是土地利用的典型地区。区域分异研究是用来阐明地理事物分布规律的重要研究方法,是区域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依据1:20万土壤数据库,采用反映土壤肥力的综合性指标,计算并输出江苏省沿江土壤肥力等级图,据此分析了土壤肥力空间分布特征,并进行了区域对比研究,可以为长江下游、特别是江苏省进行区域规划及其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其结果也表明GIS技术和地统计学在这一领域的综合应用具有先进性,可提高区域分异工作效果。  相似文献   
4.
利用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和空间分析软件,采用2006年-2015年江苏省长江10个干流和45个入江支流监测点位的总磷浓度数据的年平均值,分析了江苏省长江干流和支流总磷浓度的空间相关性及其时空演变特征.分析发现长江总磷污染呈现全局正相关,相关指数总体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直至2015年增至最大,干流总磷污染的重心先向西北后向西南移动,支流总磷污染的重心先向西北再向东南移动,重心移动幅度不大,并且二者均有向北面移动的趋势,同时移动幅度接近,长江干流总磷污染与支流的汇入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地理标志概况与价值评估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省43个地理标志为研究对象,根据国家地理标志的分类方法对其进行分类,构建价值评估体系,探讨地理标志产品的内在价值及发展重点。研究表明,江苏省地理标志类型较为单一,分布均匀;开发程度不同,可分为开发匮乏型、有待开发型和开发成熟型。通过价值体系评价可见,江苏省应重点挖掘产品的自身特色,发展价值意义突出的地理标志。  相似文献   
6.
苏北地区农业环境问题及管理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配合江苏省“碧海计划”和盐城市海洋经济绿色农业的发展,探讨了现阶段农业环境污染控制的直接政策管理、经济手段和人工生态工程处理三种方案,其中政策管理,如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规定能减少污染,直接经济投入少,但是执行管理成本高,且政策见效慢;经济手段能减少污染,但环境目标达标不确定,且需要完善的市场环境,目前来说,本地区市场机制不完善,会出现“市场失灵”现象;人工湿地生态工程,前期投入大,但管理成本低,环境目标确定,但不能快速削减污染负荷。三种方案各有所长,在实际操作中,应针对不同区域的农业产业状况、方案时间迟度组合使用。  相似文献   
7.
云南喀斯特山区国土空间优化分区与管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土空间的协调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如何优化国土空间结构并构建合理的管控模式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以云南喀斯特典型山区文山市为例,探讨基于\"双评价\"的国土空间优化方法及冲突区的修正规则,对喀斯特山区国土空间进行优化分区,并提出国土空间分区及石漠化分区的管控模式。研究发现:(1)云南喀斯特山区国土空间优化后可划分为城镇开发边界区、城镇预留区、永久基本农田区、一般农业区、生态保护红线区和一般生态区六种类型,其中,生态保护红线区面积最大,城镇开发边界区面积最小;(2)城镇开发边界区和城镇预留区主要分布于东部和东南部,永久基本农田区和一般农业区主要分布于北部和南部,一般生态区主要分布于西北部和西南部,生态保护红线区主要分布于西部、南部、东部和东北部,其中东部和东北部主要为石漠化区;(3)从各国土空间类型的发展潜力和趋势对国土空间分区提出了管控措施和模式;从轻度石漠化区、中度石漠化区以及重度石漠化区角度对城镇、农业和生态三类空间,提出了石漠化区开发和保护的路径和方法。研究结果可为云南喀斯特山区国土空间的合理发展和石漠化的治理提供决策支持,研究方法和思路为国土空间优化和管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胡妍  李巍 《中国环境科学》2016,36(4):1275-1280
仅考虑经济效益而忽略环境损害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不能全面反映区域用水的真实效果.本文基于DEA和Malmquist指数模型,提出区域用水环境经济综合效率(WEEE)概念及其评价方法,分析了2001~2012年河南省主要地市的WEEE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水资源利用保持了较高经济效率,但环境效率相对较差并由此拉低全省WEEE平均约2%;2012年WEEE未达到DEA有效的地市水资源投入平均冗余率约为18%,COD和NH3-N平均超排率分别约为49%和49.2%,说明这些地市存在水资源利用低效和水污染物排放较高的问题.通过分析水资源利用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发现,技术变化指数在研究时段内下降了2%,是抑制WEEE增长的最主要因素.为了在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取得更好的环境和经济综合效益,河南省应加大对工农业节水和水污染防治的科技投入,并在严格控制用水总量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水污染物的减排工作.  相似文献   
9.
于2014年1月至12月对湖北省9个城市21家典型企业的固定燃烧源进行了典型大气颗粒物及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监测工作,研究了固定燃烧源大气颗粒物及VOCs的排放特征及其物质组成。结果表明:大气颗粒物年排放总量与装机容量呈正相关关系,颗粒物粒径越细占总颗粒物的质量百分比越低;不同燃料的锅炉废气中的PM10和PM2.5质量浓度表现为:石油焦煤生活垃圾,燃气锅炉废气中只检出PM1.0;焦化厂和炼铁厂锅炉废气中的VOCs以烯(炔)烃为主,各占79.21%和81.09%,乙烯占总VOCs的百分比最高,分别为69.13%和68.88%;燃油锅炉废气中的VOCs以烯(炔)烃(91.74%)为主,燃气锅炉废气中的VOCs以烯(炔)烃(37.96%)和醛脂(38.79%)为主;锅炉废气中VOCs的组分和浓度受锅炉使用类型和燃料类型差异的影响,排放废气中的VOCs浓度水平表现为:焦化厂锅炉炼铁厂锅炉,燃油锅炉燃气锅炉,且组分更复杂。  相似文献   
10.
借鉴\"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的理论内涵,构建了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同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权重,建立了低碳城市定量评价方法,并应用于对2012年福建省9个城市进行低碳城市建设水平的评价。结果表明,厦门市已达到低碳城市建设成熟阶段,福州、泉州、漳州、宁德、莆田5个城市处于建设中期,龙岩、三明和南平3个城市尚停留在建设初期,福建省没有建设滞后的城市,低碳城市建设水平总体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