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完全免费   9篇
  评价与监测   6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回顾和分析了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建设的历程、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不足,针对我国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探讨了我国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建设的发展思路,并提出构建区域性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浅谈国家环境监测网建设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总结了“十一五”期间我国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成绩,提出了“十二五”国家环境监测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以及当前应当重点做好的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空气质量监测网络设计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如何设计效率高、代表性好、目的性强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是长期以来空气质量监测工作的难点与关键。随着环境管理水平的提高,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的设计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文章对美国、欧盟和我国关于空气质量监测网络设计的规范进行了简要评述和比较分析,并参考国内外一些关于空气质量监测网络设计的研究和应用实例,对当前主要的设计方法及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环境监测系统组成及架构,讨论了系统网络节点、网关的硬件设计,并对基于TinyOS的应用程序组件结构和节点工作流程做了说明。  相似文献
5.
构建覆盖国家环境监测网的质量控制体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全面完成国家环境监测网的布局与建设,环境管理将开始由以环境污染控制为目标导向,向以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导向转变,以全面考核空气、水环境和土壤等环境质量的新环境管理时代即将来临。从现有环境监测质控体系所发挥的作用、存在的问题以及环境管理的需求出发,提出构建覆盖国家环境监测网的质量控制体系,论述各级环境监测站的质控职责,尤其是省级监测站作为地区质量控制中心,应该和国家站一起加大自身质控能力建设,为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可信度做好质控工作。  相似文献
6.
国家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发展历程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水环境质量监测的定义和目的,介绍了构成国家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的6个子网,即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地表水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网、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监测网、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水体环境质量监测网和锰三角地区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指出了目前该网络存在的不足,提出建立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设计技术体系、扩大监测网覆盖面、扩展监测项目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强化环境质量监测 推进监测事业科学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强化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研究的重要性角度,简述了构建完善的由纵向网、立体网、横向网等3大网络体系构成的环境质量监测预警体系的必要性,提出该体系的构建需尽快完善法律、人才、经费、技术等4大长效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8.
南京市国控环境空气监测网络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南京市现有的国控环境空气监测网络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环境空气监测网络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9.
Determining Ecoregions for Environmental and GMO Monitoring Network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 representativ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network at the regional scale cannot use raster-based or random sampling designs, but requires a stratified sampling procedure integrating different information layers, and it has to occur in ecologically differing homogeneous regions (ecoregions). These we have determined using a set of spatial strata with ecological variables which we analysed with 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s (CART). We present a framework fo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hat covers different scales, and we transfer the framework to a potential GMO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monitoring network. We use ecoregion and other environmental strata together with existi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networks to determine GMO monitoring sites more precisely.  相似文献
10.
新疆沙尘暴环境影响监测网络体系建设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了新疆沙尘暴环境影响监测网络建设的目的、意义,并探索性地提出以新疆环境监测中心站为中心,博尔塔拉、哈密、吐鲁番、巴音郭楞、阿克苏、喀什、和田环境监测站为分支的“梅花型”新疆沙尘暴环境影响监测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