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2.
王玫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7,19(4):54-55
就三点比较式臭袋法在测定环境空气臭气浓度时应注意的现场踏勘、采样点的选择、采样次数、配气、嗅辨过程,以及臭气浓度计算等问题进行探讨,使该方法更加完善、简便. 相似文献
3.
垃圾填埋场不同区域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季节变化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北京某垃圾填埋场大气中不同区域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了其中部分VOCs的季节性特点和浓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夏、冬2季分别检测出98种和86种化合物,有12种美国环保署(USEPA)优先控制污染物在夏、冬季样品中均有检出。夏季样品中VOCs的浓度大多比冬季高,有的甚至高1个数量级以上。采用不同卫生填埋技术的各代表性区域的臭气浓度也呈现出规律性变化。为加强科学管理,减少扩散,降低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生活垃圾转运站恶臭污染指标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广州部分垃圾转运站恶臭指标的检测结果.发现国家标准(GB14554-1993)中的单项污染物指标的测定值大多远低于标准限值,而综合指标臭气浓度普遍超标,两类指标间存在严重不符.利用SAS统计软件综合分析各指标的检测数据,结果表明,垃圾转运站臭气中恶臭指标的含量存在较大的变异,且在垃圾站内的变异程度更大;恶臭单项指标在垃圾站内和垃圾站边界点的测定均值问无显著差异;臭气浓度和恶臭单项指标整体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但和某个具体的恶臭指标的线性相关性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蔡云飞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3,25(4):45-47
针对臭气浓度的标准分析方法——三点比较式臭袋法,在分析过程中引入"无法辨别"选项,并建议稀释倍数由标准限值确定。经实际案例验证,采用改进后的方法,分析结果更接近现场的真实状况,从而提高了嗅辨结果的准确性,并减轻了嗅辨员的嗅觉疲劳。 相似文献
6.
7.
饮用水中气味有机物来源及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饮用水中气味有机物的来源,简要综述国内对饮用水气味分析方法及气味有机物检测方法的研究发展概况,对于水质监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9.
10.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修订的若干意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实际的恶臭监测分析出发,结合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过程中的各种体会,从标准的适用范围、浓度排放限值以及采样环节等三个方面,对《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修订提出了若干意见.建议对排放标准的适用范围进行调整,增加行业排放标准,对有组织排放增加浓度排放限值规定,对采样气象条件、采样点位、采样频率进行明确,并引入背景值或本底值的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