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完全免费   11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南京市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和管理对策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述了南京市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和管理对策。对新机动车排气控制实施了新车上牌的环保注册登记目录制,鼓励生产厂家采用先进的排放控制技术,达到国家制定的排放控制目标和排放标准;对在用机动车排气控制实施检测/维护(I/M)制度,对尾气排放不达标车辆进行正常的维修和保养,保证其发动机处于正常技术状况;对高排放污染机动车辆,安装尾气净化装置,以改善机动车排放水平。定期检测中各类型车辆维护前后排气污染物削减结果表明,85%的高排放污染车辆能达标,且CO的削减率最高,达50%左右;定期检测中各类型车辆安装机内净化器前后排气污染物削减结果表明,二次补气机内净化器对CO的净化率为22.5%~30.0%,对HC的净化率为9.7%~30.0%;高能电子点火机内净化器对CO的净化率为5.4%~22.2%,对HC的净化率为17.2%~30.8%。不定期检测中,一些高排放污染车辆安装三元催化反应器后,其净化率可达80%~90%。  相似文献
2.
氮氧化物的污染控制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详细地介绍了日本针对不同的排放源--固定源和流动源--所采取的氮氧化物污染控制对策。对固定源,在实施全国统一的排放标准的基础上,对于一些工厂相对集中、污染问题严重的地区实施总量控制,同时积极促进技术革新以及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对流动源所采取的措施有,确定不同车型汽车排放尾气递减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实施汽车氮氧化物法,积极推进低公害车的普及。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在日本,固定源排放的氮氧化物得到了较好  相似文献
3.
水磨河流域有机氯农药污染调查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对水磨河流域实地勘察的基础上,用GC-ECD定量测定了乌鲁木齐市水磨河底泥中有机氯农药HCHs和DDTs的含量,以此来了解水磨河有机氯农药污染情况。结果表明,样品中HCHs和DDTs含量分别为0.107~111.690和0.476~66.512ng/g,其检出率为100%,说明该流域已经普遍受到有机氯农药污染。针对目前的污染现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以减轻水磨河有机氯农药的污染。  相似文献
4.
巢湖水质状况及污染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述了娟湖湖区水质状况,指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以及农田过量地使用化肥和农药等是导致巢湖水质经的主要原因,并担子同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简要回顾APEC期间的空气质量情况的基础上,从多方面较系统的分析了APEC期间北京市空气质量的变化特征,包括各项污染物浓度水平的同比分析、不同区域不同类别站点小时浓度的百分数分布及变化情况分析、污染物日变化规律变化特征分析、空气质量改善效果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颗粒物组分变化特征分析、污染来源解析模型、数值污染模型等方法,力求从多个方面深入了解APEC控制措施对北京市污染水平、污染特征造成的影响,并利用组分、模型等方法定性定量的评估主要空气质量影响因素、不同的污染控制措施对APEC期间空气质量改善的作用及贡献。结果表明,APEC期间,北京市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空气质量基本处于优良级别,各项污染物浓度大幅下降,APEC污染控制期各项污染物的百分位数浓度与无控制期出现明显分离特征,污染物的日变化低浓度持续时间更长且增长更缓慢。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VOCs排放管理控制历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的定义、来源和危害,回顾了国内外VOCs监测技术、观测浓度、排放标准及规范,概括了欧美等发达国家宏观层面上的VOCs排放管理控制战略、经验及效果。建议我国建立VOCs在线监测网络,开展VOCs排放清单计算工作,进一步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VOCs控制,初步制定宏观层面的VOCs总体控制战略,以及VOCs行业排放标准和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7.
浅议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方法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倩 《干旱环境监测》2008,22(3):174-178
简要介绍了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的沿革,包括物理法、水动力控制法、抽出—处理法和原位处理法,着重阐述了目前研究最多的原位处理法,即原位物化法、原位生物法和反应性渗透墙技术。并提出应该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开发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8.
The increasing volumes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produced worldwide are encouraging the development of processes to reduce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this waste stream. Combustion technology can facilitate volume reduction of up to 90%, with the inorganic contaminants being captured in furnace bottom ash, and fly ash/APC residues. The disposal or reuse of these residues is however governed by the potential release of constituent contaminants into the environment. Accelerated carbonation has been shown to have a potential for improving the chemical stability and leaching behaviour of both bottom ash and fly ash/APC residues. However, the efficacy of carbonation depends on whether the method of gas application is direct or indirect. Also important are the mineralogy, chemistry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fresh ash, the carbonation reaction conditions such as temperature, contact time, CO2 partial press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This paper reviews the main issues pertaining to the application of accelerated carbonation to municipal waste combustion residues to elucidate the potential benefits on the stabilization of such residues and for reducing CO2 emissions. In particular, the modification of ash properties that occur upon carbonation and the CO2 sequestration potential possible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are discussed. Although accelerated carbonation is a developing technology, it could be introduced in new incinerator facilities as a “finishing step” for both ash treatment and reduction of CO2 emissions.  相似文献
9.
青岛市前海一线海域水质评价与水质改善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调查了青岛市前海一线水质状况,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富营齐化指数、有机评价指数法进行了水质评价.对污染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进一步改善海域水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汽车排气污染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了汽车排气对城市造成的污染危害,在对本市汽车保有量发展趋势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汽车排气污染问题的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成分,以及汽车污染控制各个阶段的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