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利用环境一号卫星(HJ-1)CCD数据,对太湖水华进行遥感监测,并比对同时相的EOS/MODIS卫星遥感数据。结果表明,HJ-1星CCD数据具有优于EOS/MODIS数据的蓝藻水华识别能力,并有良好抗云层干扰能力,适合用于太湖蓝藻水华应急监测。 相似文献
3.
简介长达11年的国家重点项目“环境一号卫星环境应用系统工程及其关键技术研究”的核心内容及其重要研究成果,对环境一号卫星系统需求分析、设计理论、研制发射和运行应用全过程进行了完整的研究与实践,为环境一号卫星系统的建设、应用和业务运行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巢湖为研究区,通过对蓝藻水华暴发程度与其光谱反射率之间关系的研究,确定MOD IS遥感影像识别水华暴发级别的阈值,对4类不同暴发程度蓝藻水华光谱特征进行遥感识别;进而确立巢湖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建立巢湖富营养化遥感反演模型,为实时监控巢湖水质,预警蓝藻水华暴发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天水市紫外吸收性气溶胶时空动态的遥感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OMI传感器的气溶胶产品,分析了2006—2015年中国西部城市天水市对流层紫外吸收性气溶胶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空间上,十年间天水市的吸收性气溶胶表现出从中部向周围依次减弱的南北向带状分布规律;季节变化呈现出秋冬季高于春夏季的规律;时间上,吸收性气溶胶指数(AI)从2006年的0.075增至2015年的0.506,年均值为0.28,年均增长率为57.5%;十年间出现2次阶段性增长和2次阶段性减小;AI年际变化与天水市地方总产值相关性为0.902,第一产业对其影响最大,第三产业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6.
地表水环境遥感监测关键技术与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地表水环境遥感监测的关键技术与系统及其典型应用,其代表性机理模型和应用示范成果主要来自于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的高光谱遥感团队在最近几年中取得的一些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建立了基于改进双峰法的水体分布自动化遥感提取方法,实现了简单、高效和高精度的水体提取;提出了大型湖泊长时序水量估算方法,并以青藏高原湖区为例,重建了典型湖泊面积、水位和水量序列;发展了基于“软分类”的典型内陆水体叶绿素a浓度反演方法,构建了基于生物光学模型的高度浑浊水体悬浮物浓度遥感反演半解析方法,提高了反演方法的区域和季节适用性;构建了基于水色指数的大范围湖库营养状态和透明度遥感监测方法,实现了全球大型湖库营养状态遥感监测,以及全国大型湖库透明度遥感监测;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地表水环境遥感监测系统,提高了水环境遥感监测效率,促进了卫星遥感在水环境监测中的高精度业务化应用。 相似文献
7.
8.
基于卫星数据的灰霾污染遥感监测方法及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为例,建立了卫星遥感参数和空气污染指标之间的联系,提出了基于卫星遥感的气溶胶光学厚度数据获得灰霾指数和灰霾污染时空气质量指数(AQI)等级的方法和相关的监测系统设计。结合在华北地区的监测结果,可以看出卫星遥感可以较好地反映灰霾污染程度的变化,有助于发现可能的传输通道,获得宏观的灰霾空间分布状况。在研究时段内,与地面空气质量监测站相比,88% 的卫星遥感监测结果误差不大于1个AQI等级,平均的AQI等级偏差为0.7级,并分析了卫星遥感与地面监测之间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遥感监测土壤湿度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遥感技术具有大面积同步观测,时效性、经济性强等特点,为大面积动态监测土壤湿度提供了可能。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遥感监测土壤湿度的理论、方法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回顾,重点介绍了目前已经比较成熟和广泛应用的基于可见光与热红外波段的植被指数方法以及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应用,通过对比分析了各种遥感监测方法的优缺点,指出了土壤湿度遥感监测方法存在的不足,展望了土壤湿度遥感监测方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