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2篇 |
完全免费 | 45篇 |
专业分类
评价与监测 | 297篇 |
出版年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26篇 |
2007年 | 42篇 |
2006年 | 29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对1993年~1999年所采集的太湖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生态风险性评价.结果表明,太湖沉积物的pH值呈中性至弱碱性,较适合于沉积物中粘土矿物及腐殖质对重金属的吸附;太湖大部分地区沉积物未受到重金属污染,且沉积物中重金属处于安全状态.沉积物生态风险性指数评价结果也表明,太湖大部分地区目前无重金属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3.
对长江下游沉积物中的重金属Co、Cr、Cu、Ni、Pb、Zn、Mn、Hg和As进行全量和醋酸提取态(包括水溶态、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地壳元素的自然释放,但Cu、Zn、Hg和As在最近十几年因受到人为排放的影响质量比有所增加.长江江苏段的重金属质量比普遍高于入海口上海段;位于悬浮物易沉降地区的靖江重金属质量比明显偏高.Cu和Zn总体质量比较高,且醋酸提取态所占比例较大,对长江下游存在潜在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佛山水道底泥的污染状况,对佛山水道底泥重金属的总体水平及其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佛山水道底泥重金属的质量比处于较高水平,Hg的平均质量比达到背景值的20倍,As的平均质量比是背景值的2倍多.根据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的评价结果,佛山水道底泥重金属对生态系统的危害已达到很强的程度;各种重金属的生态危害排序为:Hg>Cd>Pb>Cu>As>Cr>Zn,其中Hg的生态危害已达到了极强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6.
7.
湖泊底泥挖掘可能导致水体氮磷平衡破坏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挖掘底泥是减少富营养化湖泊内源性氮、磷元素的主要手段 ,但若挖掘不当 ,则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导致水体氮、磷平衡破坏 ,富营养化加剧。从底泥挖掘可能导致水体营养元素平衡破坏的成因入手 ,探讨避免水体富营养化加剧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黄河(喇嘛湾段)沉积物中铜、铅、锌、镉的化学形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建立了黄河 (清水河段 )沉积物中铜、铅、锌、镉的化学形态分析方法 ,系统地研究了它们在其有效态中的聚集能力及在各种粒径沉积物中的分布 相似文献
9.
微波萃取技术在分析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介绍了微波萃取技术及其使用的试剂、设备和条件,对微波萃取在分析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应用予以综述,阐述了微波萃取技术是分析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对湘江(衡阳段)10个断面18个采样点的表层沉积物重金属(Cd、Hg、Pb、As、Cr、Zn、Cu)进行监测和分析,采用Lars H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各种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湘江(衡阳段)表层沉积物中各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大小排序为:Cd〉Hg〉Pb〉As〉Cu〉Zn〉Cr。多种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为913.4,表明湘江(衡阳段)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属于很强的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