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69篇 |
免费 | 284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1篇 |
环保管理 | 316篇 |
综合类 | 749篇 |
基础理论 | 113篇 |
污染及防治 | 18篇 |
评价与监测 | 105篇 |
社会与环境 | 319篇 |
灾害及防治 | 13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7篇 |
2024年 | 51篇 |
2023年 | 36篇 |
2022年 | 54篇 |
2021年 | 58篇 |
2020年 | 36篇 |
2019年 | 27篇 |
2018年 | 48篇 |
2017年 | 70篇 |
2016年 | 79篇 |
2015年 | 73篇 |
2014年 | 70篇 |
2013年 | 77篇 |
2012年 | 127篇 |
2011年 | 147篇 |
2010年 | 72篇 |
2009年 | 48篇 |
2008年 | 75篇 |
2007年 | 77篇 |
2006年 | 80篇 |
2005年 | 62篇 |
2004年 | 74篇 |
2003年 | 57篇 |
2002年 | 49篇 |
2001年 | 23篇 |
2000年 | 37篇 |
1999年 | 22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省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近年来以臭氧(O3)和细颗粒物(PM2.5)为特征的区域复合型污染突出。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O3和PM2.5的重要前体物。2020年4月、8月和2021年1月在江苏省13个城市开展大气VOCs样品离线同步观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江苏省大气VOCs的浓度水平、化学组成和空间分布。整体来看,全省平均VOCs体积分数为40.3×10-9,其中烷烃(41.8%)是主要贡献者,其次为含氧有机物(16.6%)、芳香烃(12.5%)、卤代烃(12.9%)和烯烃(9.6%)。从具体城市来看,VOCs高值区主要集中在苏南及苏中地区,呈现出明显的“南高北低”的区域分布特征,排名前3的城市分别为常州(52.0×10-9)、泰州(49.8×10-9)和苏州(45.2×10-9)。臭氧生成潜势(OFP)表明,芳香烃和烯烃是对江苏省O3生成贡献最大的组分,OFP排名前3的组分均包括间/对二甲苯、甲苯和乙烯。利用正交矩阵因子(PMF)模型对江苏省VOCs进行来源解析,共解析出5个因子。工业排放是主要贡献者(40.1%),之后依次为机动车尾气(33.0%)、溶剂与涂料使用(15.9%)、油气挥发(8.4%)和天然源(2.6%)。对于省内各市而言,VOCs来源结构具有差异。常州、苏州工业排放源相对贡献最高;连云港、徐州、扬州和淮安的机动车尾气相对贡献较高;溶剂与涂料使用和油气挥发对各市VOCs贡献较低。优先控制交通相关排放和工业相关排放能够有效地控制长三角中部地区的大气O3和PM2.5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2.
钢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支柱性产业和高碳排放行业,其绿色低碳转型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梳理国内外钢铁产业绿色低碳技术进展的基础上,阐述了江苏省钢铁产业绿色低碳技术发展的特点及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由能源结构优化、能效提升、钢化联产协同处置和低碳突破性创新等技术综合集成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科学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将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相结合,以国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河南省南太行地区试点工程为例,探索以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维护生态安全为目标的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实践。地区区位特征及生态环境问题分析表明,南太行地区近年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整体呈下降趋势且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许多矿山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历史遗留问题亟待解决,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堪忧。以区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与主要生态功能定位为依据,按照“格局优化、系统稳定、功能提升”的目标,明确了南太行地区生态保护修复“一山一渠两流域”的总体布局与绩效目标,将其划分为5个生态功能区和7个工程治理区,根据不同功能区和治理区分别提出修复方案和工程治理措施。工程试点方案实施1年多,各项绩效目标完成进度较好,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良好结合。 相似文献
4.
以年产量超过10 000 m3的生产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研与采样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江苏省胶合板行业甲醛污染特征和排放系数。筛选60家典型企业,计算其甲醛排放系数R值(甲醛/胶粘剂)和K值(甲醛/产值)两个指标,结果表明,该省胶合板企业R均值为0.001 65 kg/kg,K均值为0.46 kg/万元。使用酚醛树脂胶的胶合板经济附加值最高,且对大气环境更友好,脲醛树脂胶的甲醛排放系数最高,应逐步减少使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效果的稳定性,同时考虑农村水生态景观建设需求,将具有强大调节能力的稳定塘技术、适合低浓度有机污水处理的接触氧化法和浅水湖泊草型清水稳态理论相结合,提出曝气生物净化塘工艺,应用于豫南地区商城县11个乡镇街区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并选择其中4个典型案例运行1年的效果进行总结。结果表明:受乡镇街区的合流制排水系统、豫南地区多雨的气候特点及住户利用化粪池污水浇灌菜园习惯的影响,商城县各乡镇街区生活污水污染物浓度低且存在较大的波动性;曝气生物净化塘水力停留时间长,污水可在塘中完全混合,并形成适宜低污染物浓度净化的菌-草共生清水稳态系统,使净化后出水化学需氧量(CODCr)、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指标均达到DB41/1820—2019《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标准,且出水CODCr、NH3-N指标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及以上水质标准。曝气生物净化塘适合低污染水平的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且能形成清水型农村水生态景观。 相似文献
6.
7.
2000年安徽省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安徽省土地利用的现状与问题,揭示了各业用地之间的内在关联;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2000年该省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调整的方案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是一个人口众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边疆、民族、山区省份,其工业发展严重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要使云南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缩小同发达地区的差距,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坚持走工业化的道路是必然选择。分析了目前云南省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其工业化的发展阶段做出判断,并针对今后云南省工业化的路径选择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是资源合理利用、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及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的重要依据。现以河南省行政区为研究区域,基于遥感影像、水资源及环境统计数据,采用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和空间格局分析方法,综合对比分析河南省2014—2018年生态环境状况时空变化及其冷热点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2014—2018年河南省EI值变化范围为60.6~63.5,生态环境状况整体呈现稳中趋好态势,除开封市和济源市外,16个省辖市的EI值均有所增加,位于西部山区丘陵地带的三门峡、洛阳和平顶山市EI值增加明显。(2)2014—2018年河南省生态环境的G*i指数的高值区域位于西部地区的三门峡市和洛阳市,且5年内没有发生变化,较为稳定。G*i指数的高、低值区域与EI值的高值和低值区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以县(市)作为研究单元,采用综合指数法,分别计算山东半岛城市群1986、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指数,通过比较各单元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指数的变化,研究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空间极化的特点;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定量探讨了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空间极化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经济活动有明显的经济中心指向、沿海指向,空间发展依然以极化为主,新的发展极已经出现,但分布在区域的边缘地带,带动作用不大;大都市区整体规模加剧膨胀,核心和外围地区出现极化和反极化现象;东部地区出现网络化发展的雏形。原有经济基础、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和经济全球化水平是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空间极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