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富营养化湖泊叶绿素a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内蒙古乌梁素湖区20个监测点5、7、9、11月的监测数据,分析水体中叶绿素a浓度时空变化情况。同时,分析水体中总氮、总磷、氨氮、硝酸盐氮、COD、pH、总有机碳与叶绿素a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叶绿素a浓度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的趋势,而浓度峰值出现在7月下旬,低值出现在11月下旬。相关因素与叶绿素a的相关性呈复杂性,线性拟合结果显示,与COD没有明显相关性;与总有机碳呈弱负相关性,与pH呈负相关性;而与总磷、总氮、氨氮、硝酸盐氮呈正相关性。期望该研究为干旱区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控制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于2018—2021年对南京市及国考断面七桥瓮进行水质调查,分析其溶解氧变化特征,采用水质水量联合评价及皮尔逊相关分析法,并结合水文气象等相关信息,对南京市地表水溶解氧分布特征及国考七桥瓮断面低氧成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市地表水溶解氧浓度夏季最低,中心主城区及附近区域溶解氧浓度均相对较低。七桥瓮断面溶解氧浓度在2.25~11.07 mg/L,其中5—9月溶解氧易出现超标波动。溶解氧浓度昼间高于夜间,与pH值呈正相关关系,与水温、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均呈负相关关系。水温和上游来水带入的耗氧污染物是七桥瓮断面溶解氧偏低的主要成因,其中,溶解氧浓度与水温相关性最为显著。研究结论可为七桥瓮断面稳定达标提供基础支撑,为秦淮河流域精准治污提供技术依据,为南京市水环境多源同治提供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3.
利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城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分析了2015年山东省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初步探讨了其与气象要素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山东省PM2.5年均质量浓度和年超标天数的空间分布均呈现由东部向西部递增的趋势,半岛地区的浓度最低,其他地区浓度均较高,年均质量浓度最大值出现在德州(101 μg/m3)。各城市PM2.5的月均质量浓度均呈现出季节性变化,冬季最高,夏季最低。O3-8h年均值和O3年超标天数的空间分布与PM2.5不同,半岛地区污染天数最少,其次为南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北部地区污染最为严重并且各区域的城市之间O3污染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具有明显的局地性特征。O3质量浓度在春末夏初最高,超标现象主要出现在5—8月。分析各城市PM2.5污染和O3污染的协同性与差异性发现,虽然不同城市之间两者污染情况存在一定差异,但整体上看,山东省大气复合污染特征明显,全年有10个城市的PM2.5和O3同时超标天数都在20 d以上,并且该现象主要发生在夏季。夏季高温低湿的大陆气团控制更有利于O3和PM2.5叠加共存形成复合型污染。温度≥26℃时,O3-8 h与PM2.5日均质量浓度的相关系数为0.63,相对湿度≤60%时,两者相关系数为0.69。此外,当在大陆气团的控制下发生O3污染时,相对湿度的提高更有利于PM2.5浓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5.
以广州省控工业污染源排放的气态污染物(SO2、NOx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中尺度气象模式MM5与空气质量模式CALPUFF耦合,模拟11月典型气象条件下, SO2和NOx的扩散传输过程,研究其时空分布特征,并分析省控工业污染源排放对特定区域(主要针对2010年亚运场馆)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主要受典型风速的影响,SO2和NOx浓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不均匀性。浓度高峰值主要出现在晚间至凌晨时段,而浓度低峰值主要出现在白天至中午时段。受污染源分布、排放高度和风向的影响,荔湾区和越秀区污染物浓度较高,且在广州西南部形成较明显的污染带;且这些省控污染源对南沙体育馆空气质量有较大影响。 研究结果对广州空气污染来源分析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无锡市望虞河西岸河网区为研究区域,于2018年12月—2019年9月分冬、春、夏、秋4个季节采集了上覆水和沉积物样本,研究氮磷营养因子在沉积物-上覆水界面的释放规律,探究主要水质指标、沉积物氮磷和重金属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的水质状况不佳,主要是氮含量超标,污染严重的点位集中在人类活动较为密集的市区和工业区;受上覆水氮磷浓度、溶解氧浓度等变化的影响,沉积物营养盐含量季节变化明显,污染状况较为严重,75%的点位属于中度和重度污染;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季节变化不显著,部分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似,污染程度排序为Zn>Cd>Cu>Pb>Ni>Cr>As。 相似文献
7.
选取2015年珠海市国控监测站ρ(PM_(2.5))数据,分析PM_(2.5)中有机碳(OC)、元素碳(EC)、水溶性离子组分等化学组成,ρ(PM_(2.5))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与气象因素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2015年珠海市PM_(2.5)年均值为31.0μg/m3,表现出显著的时间分布规律,月均值呈现"V"型趋势,PM_(2.5)中主要化学组分是有机物(OM),占总质量的34.0%,其次是硫酸根(SO2-4),占总质量的26.9%,具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呈现冬高夏低分布;ρ(PM_(2.5))日变化呈现双峰型分布,其值工作日显著高于非工作日;ρ(PM_(2.5))与平均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呈现负相关关系,与气压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珠海市ρ(PM_(2.5))空间分布总体呈现"东高西低,北重南轻"变化趋势,有机物、SO2-4和NH+4空间分布呈现东部高于西部趋势,颗粒物浓度受地形、气候因素和海域环境等影响呈现多样化分布趋势。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0-2019年TERRA和AQUA相结合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产品数据,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分析了常州市AOD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①2012-2019年常州市PM2.5与AOD年均值的相关系数为0.898,表明AOD产品适用于常州市气溶胶污染年际变化研究。②2000-2019年常州市AOD年均值范围为0.463~0.688,平均值为0.627。其中,2000-2007年常州市AOD年均值整体呈上升趋势,2011-2019年呈下降趋势。常州市AOD的月变化趋势呈倒"U"形,特征最高值出现在6月,最低值出现在12月。常州市AOD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季最高,冬季最低。③常州市AOD高值主要分布在西部的溧阳市金坛区,北部的新北区也存在少量高值分布。④通过Moran指数发现,常州市Moran指数均大于零,表明各年份AOD均呈集聚状态。2000-2010年常州市AOD的空间集聚程度较高,2010年以后的空间集聚效应逐渐减弱。空间热点分析表明,2011-2019年常州市AOD高值集聚区域相比2000-2010年有所减少,冷点集聚区域有所增加,AOD值均一化区域亦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5—2020年近地面NO2质量浓度数据和2019年哨兵-5P TROPOMI卫星探测的对流层NO2柱浓度数据,采用相关性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探究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6个城市NO2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从年均值来看,天山北坡经济带NO2质量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尤其2018—2020年下降明显。其中乌鲁木齐NO2质量浓度值最高、博乐最低。(2)从季度均值和月均值来看,各城市NO2质量浓度季节变化明显,其中夏季最低、冬季最高;月均值呈“中间低、两头高”的变化特征。(3)从日均值来看,各城市NO2质量浓度大多呈现双峰型分布,分别出现在早上10:00和晚上23:00。(4)从空间分布来看,NO2柱浓度高值区多分布在人口密集和工业发达的城市地区,尤其是乌鲁木齐、昌吉、五家渠、石河子污染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