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4篇
  免费   444篇
  国内免费   118篇
安全科学   90篇
废物处理   147篇
环保管理   138篇
综合类   918篇
基础理论   244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287篇
评价与监测   115篇
社会与环境   45篇
  2025年   4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Ligustrum lucidum Ait. f. tricolor (Rehd.) Rehd. in relation to atmospheric pollutants in Córdoba city, Argentina. The study area receives regional pollutants and was categorized taking into account traffic level, industrial density, type of industry, location of the sample point in relation to the street corner, treeless condition, and topographic level. Dried weight/fresh weight ratio (DW/FW) and specific leaf area (SLA) were calculated, and concentrations of chlorophylls, carotenoids, total sulfur, soluble proteins, malondialdehyde (MDA), and hydroperoxy conjugated dienes (HPCD) were determined in leaf samples. Sulfur content correlates positively with traffic density and SLA correlates negatively with some combinations of the categorical variables; MDA correlates positively with topographic level and total protein concentration correlates negatively with treeless condition. On the basis of our results, traffic, location of trees, type of industry, situation of a tree with respect to others, and topographic level are the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to bear in mind when selecting analogous sampling points in a passive monitoring program. An approximation to predict tree injury may be obtained by measuring DW/FW ratio, proteins, pigments, HPCD, and MDA as they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major variability of data.  相似文献   
2.
1991—2004年东亚温室气体浓度特征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NOAA Earth System Research Laboratory提供的1991─2004年Tae-ahn(韩国),Ulaan Uul(蒙古)以及瓦里关(中国)的大气温室气体CO2和CH4的数据,对东亚地区大气温室气体的浓度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4年来东亚地区大气中φ(CO2)和φ(CH4)月和年平均值总体呈明显上升趋势;3个监测站的φ(CO2)年线性递增率比较接近,平均值为1.91×10-6a-1,季节变化较一致;从沿海到内陆这2种温室气体的浓度均随海拔升高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3.
株洲市工业区大气中SO2转化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湖南省株洲市工业区的下风向布点,同时测定大气中SO2的浓度、TSP和<0.25μm细粒子中SO2-4的浓度.结果表明,大气中SO2浓度随着离污染源距离的增加迅速下降,和SO2相比,颗粒物中SO2-4浓度随距离的增加而降低的程度要慢得多.同步测定的SO2浓度和细粒子SO2-4浓度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根据风向、风速和新产生的细粒子中的SO2-4浓度及大气中SO2的浓度计算了株洲教育学院处SO2的转化速率,春季湿度大,SO2转化速率也大,为4.8%/h,秋季湿度小,SO2的转化速率变低,为1.5%/h.春季中路铺SO2转化速率为3.1%/h.  相似文献   
4.
2006~2010年珠三角地区SO2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广州番禺大气成分站2006~2010年期间的SO2资料进行了分析,讨论了珠江三角洲(珠三角)地区地面SO2体积分数的年、季节、月、日变化特征和概率的分布特征.珠三角地区地面SO2变化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地面SO2体积分数的总体水平相对近年来有一定下降,高浓度事件发生频率降低;冬、春季SO2各项统计值要高于夏、秋季,干季明显高于湿季,可能与大气边界层高度和太阳辐射等因素的季节性变化相关;SO2干湿季的日变化趋势相仿,日最高峰时间相同,只是湿季达次高峰和最低点的时间比干季要提前1 h,这可能与季节性的大气边界层高度和辐射强度变化,以及日照时间长度有关;SO2体积分数的概率分布特征比较复杂,各月谱型分布各有不同,可能与季节性因素的变化规律相关.  相似文献   
5.
隔河岩水库二氧化碳通量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气候变化研究的深入,大型河流拦截工程对水域碳循环及温室气体交换的影响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评估河流拦截工程对水域生态系统碳循环和二氧化碳交换通量时空分布模式的影响,选择清江隔河岩水库作为典型案例,采用在线分析仪与浮箱相结合的方法,在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期间开展了完整水文年连续观测实验,获取了水库坝前、上游、支流、消落带与库湾等典型区域二氧化碳通量数据.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隔河岩水库水气界面二氧化碳平均通量为(55.691 8±66.332 9)mg·(m2·h)-1,呈现年内冬季高其他季节低的时间变化规律,空间上则表现为水库消落带坝前较低、典型库湾区域较高的分布格局.作为水库背景的库尾断面渔峡口区域二氧化碳通量季节变化非常稳定,在大部分时间内反而高于坝前和消落带断面的二氧化碳通量.数据分析表明二氧化碳通量时空分布格局受到水温、pH值和水体碳浓度的显著影响,但其相关程度受到季节和蓄水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6.
被动扩散技术以其低成本、操作简单、空间覆盖率较高等优点已在西方国家广泛应用于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与调查,辽宁省环保局通过欧盟项目引进,本技术在葫芦岛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应用有4年时间.依据4年环境空气被动扩散管监测基础数据,分析了解葫芦岛市城区大气中NO2时空分布特征:高浓度值出现在交通区,季节上呈现春季明显低于其它季节.  相似文献   
7.
几种消毒剂对饮水致突变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应用Ames致突变试验对武汉东湖水分别经氯、二氧化氯和臭氧消毒处理后的致突变活性进行了检测与比较。结果表明:东湖水以及臭氧消毒处理水样未呈现致突变性,氯与二氧化氯处理的水样致突变性检测结果为阳性,这3种消毒剂处理的各水样致突变比活性强度顺序由强至弱依次为氯〉二氧化氯〉臭氧;同时对东湖水用高锰酸钾预处理,以降低氯化消毒饮水致突变活性的效果也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用高锰酸钾预处理东湖水,可降低氯化  相似文献   
8.
气相色谱法测定水和气体样品中的二硫化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水和气体样品中二硫化碳的方法。本方法采取顶空进样法测水质样品,直接进样测气体样品。色谱柱为GDX—101填充柱。方法简单,灵敏度高,水质样品最低检出浓度可达00005mg/L,气体样品最低检出浓度达0005mg/m3。方法的精密度为57%,回收率为903%。  相似文献   
9.
二氧化硫废气的治理方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综述了二氧化硫废气的各种治理方法。指出选择脱硫方法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应选择脱硫效率高、投资省、 运转费低、长期运转稳定可靠、 不产生二次污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植物入侵是河口湿地土壤碳(C)、氮(N)、磷(P)循环的主要驱动因素.为了探讨福建闽江河口互花米草入侵短叶茳芏湿地对碳输入和 碳排放的影响,对土壤C、N、P含量和储量及CH4和CO2排放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①互花米草入侵短叶茳芏湿地显著增加了0~60 cm土壤C、N含量和0~15 cm土壤P含量(p<0.05).②互花米草入侵短叶茳芏湿地后,0~60 cm土壤C、N、P储量分别增加了16%、46%、26%(p<0.05).③互花米草入侵短叶茳芏湿地后,0~15 cm和15~30 cm土壤C/N显著降低了33%和24%,15~30 cm土壤C/P降低了31%(p<0.05).④互花米草入侵短叶茳芏湿地显著增加了CH4和CO2平均和累积排放(p<0.05).⑤土壤C、N、P与土壤CO2和CH4排放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微生物生物量碳(MBC)与土壤CH4排放呈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C/N与土壤CH4排放呈显著负相关(p<0.05).综合来看,互花米草入侵闽江 河口短叶茳芏湿地增强了土壤C、N、P的固持和CH4、CO2的排放,并受到生态化学计量比的调节.本研究拓展了对植物入侵情形下河口湿地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