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2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27篇
安全科学   141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143篇
综合类   240篇
基础理论   34篇
环境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21篇
评价与监测   44篇
社会与环境   40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tefan Linde 《环境政策》2018,27(2):228-246
By creating attitudinal rifts among partisan voters, political polarization is expected to negatively affect chances of effectively mitigating climate change. While such expectations generally have found support, less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opposite claim that political consensus should eliminate the partisan dimension in climate change politics. This study tests this claim by studying how party identification, and party cues specifically, affects public policy attitudes in a context defined by political consensus. Using data from a large online access panel in Sweden, party identification and party cues are shown to matter for policy attitudes even in a consensus context. This effect is not limited to certain issues but is found across a wide range of policies, and the effect of party cues, for a given issue, varies across parties.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study and areas for future work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
通过调研对国内外文丘里洗涤过滤型FCVS性能评价进展进行了阐述与比较,指出国内开展文丘里洗涤过滤型FCVS出厂性能评价不全面,需进一步开展相关性能评价技术研究;FCVS在现场的安装质量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性能变化如何,并未开展试验验证,结合法规要求等,建议开展FCVS现场试验评价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Introduction: Reducing the severity of crashes is a top priority for safety researchers due to its impact on saving human lives. Because of safety concerns posed by large trucks and the high rate of fatal large truck-involved crashes, an exploration into large truck-involved crashes could help determine factors that are influential in crash severity. The current study focuses on large truck-involved crashes to predict influencing factors on crash injury severity. Method: Two techniques have been utilized: Random Parameter Binary Logit (RPBL) and 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 Model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estimate: (1) multivehicle (MV) truck-involved crashes, in which large truck drivers are at fault, (2) MV track-involved crashes, in which large truck drivers are not at fault and (3) and single-vehicle (SV) large truck crashes. Results: Fatigue and deviation to the left were found as the most important contributing factors that lead to fatal crashes when the large truck-driver is at fault. Outcomes show that there are differences among significant factors between RPBL and SVM. For instance, unsafe lane-changing was significant in all three categories in RPBL, but only SV large truck crashes in SVM. Conclusions: The outcomes show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mplementary approaches to incorporate both parametric RPBL and non-parametric SVM to identify the main contributing factors affecting the severity of large truck-involved crashes. Also, the results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categorization based on the at-fault party. Practical Applications: Unrealistic schedules and expectations of trucking companies can cause excessive stress for the large truck drivers, which could leads to further neglect of their fatigue. Enacting and enforcing comprehensive regulations regarding large truck drivers’ working schedules and direct and constant surveillance by authorities would significantly decrease large truck-involved crashes.  相似文献   
4.
王立国  付洋 《灾害学》2021,(1):18-23
为提高钢结构建筑抗震减灾性能,降低建筑坍塌风险,研究BIM技术在钢结构建筑抗震减灾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利用BIM技术在钢结构建筑整体建造中的动态建模、可视化、信息共享管理以及抗震减灾性能检测等优势,在建筑抗震减灾管理决策阶段,选出最优方案,针对方案中影响建筑抗震减灾性能风险制定管理策略;在设计阶段,创建三维建筑模型,调整存在风险建筑模型数据信息,并通过振荡模拟分析降低风险;在施工阶段,管理钢结构建筑材料,提升建筑构件的刚度,并依据建筑施工阶段的抗震减灾管理原则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法,实现对钢结构建筑的抗震减灾管理。结果表明,BIM技术可实现抗震减灾管理中的地震波检测,检测结果精准可靠;可提升建筑构件的刚度与承载力及建筑的抗震减灾性能,降低建筑坍塌等风险,实现钢结构建筑抗震减灾管理。  相似文献   
5.
机动车排气检验机构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动车排气定期检验机构对周边环境质量的影响虽然不大,但由于大多处在闹市区,贴近敏感人群,其噪声与机动车尾气对市民的影响却不容忽视。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分析机动车排气定期检验机构的环境影响特点,并结合机动车排气定期检验业务流程,对机动车排气定期检验机构的整体规划与布局提出合理建议,对噪声与大气污染物排放提出有效控制措施,不仅可以有效控制机动车排气定期检验机构对周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也能有效减小噪声对周边市民日常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采样频率为2~10 MHz的64通道超高速同步瞬态测试系统的设计技术,实现两类典型超高速瞬态测试系统的硬件架构设计与软件架构设计。方法一类采用PXI-Express高带宽总线和高速RAID磁盘阵列架构构建持续流盘存储的连续高速测试系统,另一类是采用大容量板载数据缓存和PXI总线事后下载传输数据的架构构造高速测试系统。在高性能测试软件设计方面,主要应用生产者/消费者结构与有限状态机相结合的软件架构进行高性能测试系统软件设计。结果目前64通道下基于持续流盘架构的测试系统受数据记录的速度限制系统最高采样频率仅达2.5 MHz,而基于板载缓存数据与PXI总线事后下载数据架构的测试系统最高采样频率可达10 MHz,测试时长可达5 s。结论当前两类架构的测试系统均可满足超高速瞬态测试需求,设计时需根据需求的最高采样频率决定使用的架构形式。  相似文献   
7.
港口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其环境管理是港口群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现阶段中国港口群建设过程中出现环境管理理念落后、环境保护积极性不高、生态功能无序等现象,导致区域环境恶化,生态系统紊乱.通过论证基于港口群基础上建立环境管理机构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界定机构的目标、人员组成以及职责与运作,旨在为解决港口群现有环境问题、谋求港口群的长远发展提供一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基于大气环境的稀释测试法在现场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若干影响细颗粒物测试结果的重要因素进行了分析,诸如停留时间、稀释比、采样时间等因素,期望能够对该法测试系统的后续改进或重新设计提供实际问题导向,同时也能够对该领域现场工作的科研人员提供非常有用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准确的水生生态风险评价需要可靠的毒性数据,而其获取要求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水体中污染物的浓度保持恒定。对疏水性有机污染物进行水体生物毒性测试时,通常采用有机溶剂加标,然而该方式可能因为污染物的挥发和降解、容器壁吸附、生物摄取等问题,水体中污染物浓度持续下降,导致污染物的浓度-效应关系难以明确。近期为了克服这些问题,被动加标用于替代溶剂加标,通过污染物在加标体系中平衡分配来维持精确和恒定的水体浓度,同时还可通过测定加标聚合物中污染物的浓度来监测水体浓度。首先介绍了被动加标方法及其材料选择,讨论了该方法在生态风险评价中的主要应用,包括分配系数的测定、体外细胞测试、体内生物积累及毒性测试,以及沉积物毒性评价等。然后,以测定代表污染物多氯联苯在聚二甲基硅氧烷与水间的分配系数为例,详细说明被动加标的操作流程。最后,讨论了被动加标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其在水生生态风险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油菜测土配方施肥下N_2O减排潜力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油菜种植大省一湖北省为案例地,在分析农田氮肥施用与油菜籽产量的基础上,依据氮肥利用率变化,估算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湖北省全面推广的情况下,带来的N_2O减排潜力.结果表明在湖北省油菜种植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将带来646.32ktCO_2-eq的理论减排.以2012年湖北省油菜测土配方推广情况为基础,进一步全面实施该项技术,将产生173.91 ktCO_2-eq的减排量,占油菜种植因氮肥使用而产生的N_2O排放总量的13.98%.测土配方施肥通过优化营养元素配比提高油菜氮肥利用效率,是一项控制与减少农业N_2O。排放、减少氮素在环境中盈余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