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吹脱捕集GC/FID法对海河干流水中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共检测出 39种挥发性有机物 ,不同化合物的回收率为 84 2 %~ 143 2 % ,相对偏差为 1 5 %~ 9 6 %。当水样体积为 2 5mL时 ,方法检测限为 0 0 0 1μg/L~ 0 4μg/L。 相似文献
2.
顶空气相色谱分析原理与技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系统讨论了静态顶空气相色谱的原理,包括多次相平衡法、改变相比法和标准加入定量法。测定了挥发性有机物在气液两相间的分配常数及其在水中的含量。提出了通过测定分配常数作为分析准确度的判据。研究了温度、相比、分配常数和无机盐对顶空分析灵敏度的影响。采用顶空色谱测定了河流底泥中的可酸挥发硫化物。 相似文献
3.
4.
主要讨论了室内空气中有机物污染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室内空气中多环芳烃 (PAHs)、挥发性有机物(VOCs)、醛类化合物等的污染状况及来源。简要叙述了室内空气污染的影响因素及对人体的健康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5.
6.
7.
宁波市环境空气中VOCs污染状况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基于近7年来的连续监测数据,对宁波市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状况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表明:在宁波市环境空气中检测出94种VOCs,其主要成分是饱和烷烃、芳烃、烯烃、卤代烃、卤代芳烃、含氧有机物等,有37种属有毒有害物质,其中苯系物含量最高;宁波市环境空气中苯系物的污染程度与国内外城市基本处于同一水平,近年来的污染状况变化不大,没有明显恶化;空间分布特征显示一类保护区VOCs的排放以天然源为主,二类各功能区VOCs的排放由天然源和局部人为污染源共同形成,三类区以工业污染源排放为主;时间变化趋势显示VOCs在冬季和春季的平均浓度比其他季节高,VOCs的日变化基本呈现2个主浓度峰值特征,跟城市交通流量变化具有很好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吹扫捕集装置与GC/MS联用仪的全自动恒流控制,对黄浦江7个断面水样中47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被查的47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基本都有检出,其中甲苯、异丙苯的绝对检出量最高。四氯化碳的检出值也较高,吴淞口四氯化碳的平均浓度已经远远超过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并且四氯化碳浓度在黄浦江流域各个断面的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 相似文献
9.
不同类型机动车尾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机动车尾气主要成分包括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铅及苯并[a]芘等.其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由于其对光化学烟雾的贡献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而成为近年来大气化学研究的热点.文章首次对北京市9种车辆、5种燃料在不同工况下排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特征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车型、燃料、净化器及工况等因素对排放量产生影响,电喷车比化油器车排放低,其中,夏利比富康与奥迪排放量高;LPG与汽油车排放量最高,柴油车与CNG车排放最低.其中,-10#柴油车比0#柴油车排放更低;使用净化器可以降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量;不同工况对排放量的影响随车型、燃料类型的不同而不同.因此,使用清洁燃料、安装净化器和使用电喷装置,可减少尾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实木地板、实木复合地板、竹地板、胶合板、细木工板6种共39个人造板材中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定性研究,确定了家用人造板材制品释放的主要挥发性有机物种类,以及人造板材制品中芳香族化合物的主要来源.通过对5间购入新家具的室内环境空气中甲醛、苯、甲苯和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定量分析,确定了人造板材制品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污染水平.研究表明,人造板材释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以烯烃、芳香族、酯类化合物为主,其中芳香族化合物主要来源于胶合板和细木工板,室内人造板材制品的使用可以使室内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质量浓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