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塔里木河中游水质污染原因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002、2003年塔里木河中游水质现状的分析及上下游水环境质量对比和污染因子对比,得出塔里木河中游水质污染的主要污染因子及形成污染的原因。为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九五”-“十一五”期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简称城考)中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指标的定义、内涵,监测指标内容及分类、指标权重及评价标准等因素的变化规律。指出,应重视环境质量指标选择与当前环境污染现状的衔接,补充重金属等环境优先污染物指标为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价指标。提出了新的筛选原则和指标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3.
科学合理地布设水质监测断面是全面准确获取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的前提条件。利用研究区域现有断面2014年的监测数据,结合水资源调度方式和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划分为五大片区并采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断面优化,通过F检验和t检验表明优化前后断面无显著差异。同时,提出了一种综合的水环境质量考核办法——区域水环境综合评价考核指标,该指标包括骨干河道、乡村河道两类考核断面,采用综合水质评价与单因子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设置适当的权重系数,评价结果较为全面、客观地反映区域水环境质量状况,基本满足对区域水环境质量考核评价的管理需求。 相似文献
4.
构建基于水环境模型的水质预报预警大数据平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面临模型的规模计算及其引发的模拟结果规模存储、规模分析的挑战。相关挑战极大地限制了水环境质量预报预警业务的深入开展,但目前国内外关于此方面的研究极少。为此,提出了水环境质量预报预警大数据平台框架。该框架以水环境模型体系为基础,以大数据集群计算体系为核心,通过水环境模型融合大数据技术,以实现水环境质量预报预警应用服务为目标,旨在解决预报预警业务自动化和自定义化问题。框架明确了水环境质量预报预警大数据平台的组成及建设流程,并以实际项目为案例,介绍了实现框架的技术方案并证明了其可行性。研究成果可为重新审视复杂水环境模型与大数据技术的关系提供新的见解,也可为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水环境质量预报预警平台的构建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6.
针对水环境质量的均值污染指数评价方法的缺点,提出了利用活性污染指数法评价微污染水体环境质量。经对此方法的运用,并与均值污染指数法进行比较,评价结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7.
根据2016—2020年珠海市金湾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金湾区黄绿背水库、爱国水库和木头冲水库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及特征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2016年3个水库的综合污染指数最高,水质最差,超标因子为总磷,除了2016年黄绿背水库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标准外,其他年份和其他水库水质均达相应水功能区标准; 2016—2020年3个水库水质总体呈好转趋势,但改善趋势不显著,影响水质的主要因子为溶解氧、总磷、化学需氧量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3个水库水质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在10~24范围内,均处于贫营养状态,未呈现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8.
把一条河流视为一灰色系统,应用灰色关联矩阵优势分析法,并以国际[1]为参照系,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尝试说明该数学模型有较强的分辨能力,是一种接近实际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和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基于全过程治水理念的城市水环境系统综合整治效果评价体系,并对深圳前海铁石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关注河道本身的安全、环境、生态等指标,且考虑污水产生后源头削减、收集、集中处理、输送的全过程,可有效评估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效果,项目评价结果为良好. 相似文献
1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