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1.
以阳澄湖水质分析为例,利用改进密切值法分别对其东、中、西3个湖区湖体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复杂的湖泊生态系统水质评价中,该方法不仅具有模型构建简便灵活、计算量小、结果直观的特点,而且区别于以往笼统的将不同时段、不同区域湖体水质判断为某一类标准的评价模式,能够客观准确地分析不同时空的水质分布规律,预判水质变化趋势,同时区别于将污染指标等权处理或忽略指标权重的评价方式,通过引进熵权法计算权重判断主要污染因子,使湖泊生态系统水质评价结果更真实合理。 相似文献
2.
对苏州阳澄湖2009年-2011年的浮游藻类现状进行调查,采用硅藻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两种生物学指数评价阳澄湖水体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在阳澄湖发现浮游藻类219种(包括变种),秋季的浮游藻类种类数多于春季;阳澄湖水质尚好,东湖南富营养化程度较为严重.目前阳澄湖的有机污染处于缓慢上升的态势,富营养化水平也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3.
于2020年2月采集了阳澄湖63个监测点位的沉积物样品,测定了沉积物中总磷(TP)、总氮(TN)和有机质(OM)的质量比,分析了其在阳澄湖6个湖区(东湖南、东湖北、中湖南、中湖北、西湖南及西湖北)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基于综合污染指数(FF)和有机污染指数(OI)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中ω(TN)、ω(TP)和ω(OM)均值分别为1 102,822 mg/kg和32.8 g/kg,其中ω(TN)、ω(OM)在空间分布上存在较高差异性,ω(TP)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从西湖向中湖、东湖逐渐降低的趋势,ω(TN)、ω(OM)则与ω(TP)相反;全湖TN污染指数、TP污染指数、FF指数和OI指数评价结果分别为2级(轻度污染)、4级(重度污染)、3级(中度污染)和Ⅲ级(尚清洁)。 相似文献
4.
根据阳澄湖2000—2019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总磷、总氮对水质的影响,以及水质富营养状况的年际变化趋势。结果显示,与2000年相比,阳澄湖水质明显好转,主要超Ⅲ类指标总磷、总氮浓度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但近几年水质稳定在Ⅳ类,改善不明显; 2011年以来,总氮月度变化特征呈明显波浪型周期变化,阳澄西湖水质较差,东湖较好;从2015年起,各湖区总磷浓度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各湖区总氮波动趋势减弱;阳澄湖总体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各湖区在2006—2012年富营养指数呈明显下降趋势,2014年以后西湖富营养指数呈明显下降趋势,中湖和东湖富营养指数变化趋势较为一致,总体呈波动趋势。 相似文献
5.
以阳澄湖水源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水中2-甲基异莰醇(2-MIB)、土臭素(GSM)、2,4,6-三氯苯甲醚(2,4,6-TAC)、2,3,4-三氯苯甲醚(2,3,4-TAC)、2,3,6-三氯苯甲醚(2,3,6-TAC)、2-异丙基-3甲氧基吡嗪(IPMP)、2-异丁基-3甲氧基吡嗪(IBMP)、β-环柠檬醛、β-紫罗兰酮、异氟尔酮等10种典型嗅味物质,并分析可能的来源藻类.以2018年1月-12月阳澄湖水源中优势藻种为基础,建立以上述嗅味物质为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水源中2-MIB、GSM、β-环柠檬醛、β-紫罗兰酮、异氟尔酮5种嗅味物质与直链藻、针杆藻、鱼腥藻、色球藻、颤藻、微囊藻、束丝藻7种藻类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