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生态岛建设过程中环境类指标构建研究——以崇明岛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将压力 状态 响应(PSR)模型与系统分析法理论集成起来构建生态岛建设过程中环境类指标的方法和步骤。指标构建过程分为4个步骤:(1)首先利用已有生态区域(岛)相关环境类指标确定备选指标集;(2)利用PSR模型对指标逻辑关系进行分析筛选;(3)以2010年为近期目标年,利用系统分析法确定指标核心要素,得到二次筛选指标;(4)以2030年为远期目标年,以综合性和动态性为依据确定最终指标。以上海市崇明岛为例,确定水、气、土为核心考核要素,构建了基于崇明生态岛建设过程的近期及远期目标的环境类考核指标体系。指标评价结果表明,崇明生态岛建设过程中环境类综合指数为72,其中环境压力指数、环境质量指数、环境保护指数分别为85、80和51,与崇明岛实际较为吻合。部分研究结果已在崇明岛生态建设过程中得到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
按照全面监控生态岛建设进程的要求,在分析和识别崇明岛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依据相关规划、标准和技术规范,开展了崇明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优化研究。采用遥感与地面相结合、人工与自动相结合、理化与生态相结合的手段,建立了全要素、全覆盖的“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立体监测网络体系,围绕崇明岛五大功能分区,进一步优化了水、气、声等常规环境监测网络,拓展和完善了土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要素的监测网络,以期进一步优化预警监测网络,进而为崇明生态岛建设进程的动态评估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3.
基于G1赋权模型的生态城市发展管理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5):81-86
以生态城市的发展管理评价作为研究对象,界定了发展管理评价的内涵,认为其具有相互作用和对称破缺等非线性特征,适宜于采用G1赋权模型,以崇明生态岛为例做出了应用研究,初步实现了生态城市发展管理的非线性评价。结果显示,崇明生态岛建设的管理能力指数达到67.81,管理机制指数只有52.39,公众参与指数是59.91,综合管理指数是59.65,表明可持续发展管理水平接近于良好可持续性。鉴于"投资力度超强,管理深度不够"的失衡特征,亟待管理改进。为此,给出主要建议如下:明确综合管理定位,大力推进管理机制的创新和完善,强化社会参与机制;明确行动方略,改变投资扩张型的建设体制模式和运作机制;明确政策重点,推进属地管理和流域管理、强化空间集约管理、统筹城乡数字化网络化发展。应用研究显示,G1赋权模型是生态城市发展管理工作实现非线性评价的有效途径之一,可以接近其非线性判断需求,科学揭示管理诸要素的属性特征和相互关系,有助于合理反映当地管理水平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