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昆明地区土壤中Cd、Cu、Pb、As、Cr、Hg6种重金属和六六六、DDT、甲胺磷、乐果4种农药含量进行了调查监测,并就其来源及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Cd、Cu、As、Hg等重金属对土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Cd污染最为严重,其后依次为Cu、Hg、As、Pb、Cr,土壤重金属综合评价为中度污染,土壤有机氯农药仍有部分残留,有机磷农药残留量很低。 相似文献
2.
3.
详细介绍了“城市空气质量日报自动发布系统”的开发背景和开发过程 ,并对系统整体的架构和所用到的技术作了针对性的说明 ,阐明了作者对此类系统的前景和发展方向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杨曼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0,(4):116-124
近年来,收入差距扩大与环境质量恶化成为许多国家同时面临的问题,也让一些经济学家开始思考,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关联。继20世纪90年代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提出以来,一些研究发现不仅收入的绝对水平会对环境质量产生影响,收入差距对环境质量也有影响。本文对这一课题的理论研究进行了梳理,发现现有理论中收入差距对环境质量的影响途径主要有三条。第一条途径是消费者途径,即收入差距影响着以消费为主的个人经济行为,进一步影响着社会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及其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总量。第二条途径是企业途径,即认为收入差距的扩大会削弱环保型产品的正外部性,不利于环保技术的创新活动,对未来环境质量的改善产生动态影响。第三条途径是政府途径,即认为收入差距会影响相关的环境政策方式与强度选择;而且在不同的社会政策决策机制下,收入差距对环境政策的影响也是不同的,现有的社会决策机制分析框架主要有两种——权利权重型社会决策规则和简单多数规则。此外,本文还对现存的主要实证研究进行了总结,发现大多数研究结论都支持收入差距对环境质量存在着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是线性的。一方面,收入差距对环境的影响与研究的污染物种类有关,大多数研究都显示,收入不平等对CO 2排放和土壤污染存在着负向影响,但有关收入差距对空气污染和水污染影响的研究结论并不统一或并不显著。另一方面,这种影响还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在高收入国家与低收入国家是不同的,存在着阈值效应。最后本文总结了针对中国的研究现状,讨论了其在我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是世界级旅游精品,对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正确认识和评价,对景区的保护意义重大。本文选取直接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五个因子:植被、湿度、土壤、热度、坡度,通过遥感图像提取各因子的指数值分析研究生态环境质量,结论为高海拔的九寨沟生态地质环境质量总体较好,优、良级别区域占71.09%以上。进行了生态环境质量敏感性因子NDVI分析,认为九寨沟内植被覆盖度较高,自旅游开发后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多年植被覆盖变化属于波动变化,处于平稳变化。 相似文献
6.
简要回顾了山东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建设的历程,重点分析了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特点,并对其实施绩效进行了简要评价,阐述了地方排放标准在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引导行业污染治理技术进步和环境质量改善等方面的作用,并给出了两点重要的启示。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三个转变"的历史时期,地方排放标准是综合利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环境管理的有力抓手。 相似文献
7.
8.
滇西北地区整体上环境污染问题不突出,但局部地区较为严重,而且乡镇企业,旅游业和城镇人口产生的污染不容忽视。随着矿产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强化环境管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集中处理废水,加强对乡镇工业的管理以及健全机构,加强宣传,才能促使当地的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锑是环境中广泛分布、具有慢性毒性和潜在致癌性的典型毒害重金属,是一种新兴的全球性环境污染物。过去对锑的地球化学行为研究较多,但对岩溶地下水的环境质量影响的研究较少。选择锑矿和煤矿分布广泛的贵州晴隆县境内龙摆尾地下河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和污染特征进行研究,以《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值为评价标准对该地区水质予以评价。结果表明:在锑矿未开采情况下,第四系碧痕营组地下水中锑的浓度较高,平均值为1.55μg/L,最高为6.32μg/L;锑、砷的迁移受氧化还原条件的控制;岩溶地下水整体来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但碧痕营组水中锑、锰超标,龙潭组中节理裂隙水存在pH、锰超标情况;而煤矿开采污染的地表水中锰、铁的污染具有普遍性,含量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限值,且超标倍数较大。因此,该研究区岩溶地下水可直接作为饮用水源,而碧痕营组和龙潭组中地下水须做处理后才可饮用。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