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阐述了污染当量数评价法中的污染当量含义和污染当量的应用、污染当量值、污染当量数以及计算等,介绍r污染当量评价方法和特点。通过对等标污染负荷法和污染当量数评价法的两种评价方法比较,表明污染当量数评价法的评价结果可靠、直观,具有可比性和合理性,是评价污染源区域现状简便、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根据复合絮凝剂与阳离子交换树脂两者在分离与处理技术上所起的不同作用 ,提出了将两法联合用作工业废水中测定Cr6 的预处理技术 ,通过一系列条件试验 ,确定最佳预处理条件。结果表明 ,该法具有去色、去浊率高 ,分离效果佳 ,排除干扰离子能力强 ,分析样品重现性好 ,准确度高 ,操作简便、快捷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液上空间-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业废水中1,1,1-三氯乙烷等卤代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方法研究了液上空间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业废水1,1,1-三氯乙烷、四氯化碳、三氯甲烷三种挥发性卤代烃,采用填充气相色谱法以角鲨烷为固定液,用ChromosorbGAW-DMCS作为担体,在选定的条件下,1,1,1-三氯乙烷、四氯化碳、三氯甲烷能完全分离.同时也能与经常共存的二氯甲烷、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一氯二溴甲烷、三溴甲烷完全分离而互不干扰。本方法的定性检出限是按全程序空白值标准偏差的3倍值计算。1,1,1-三氯乙烷、四氯化碳、三氯甲烷的定性检出限分别为2.4×10-2ng、2.10×10-4ng、0.13ng,当进样量为20ul时,1,1,1-三氯乙烷、四氯化碳、三氯甲烷的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1.2×10-3mg/1、1.08×10-5mg/1、6.48×10-3mg/l。 相似文献
4.
5.
黄浦江水系水质变化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86—2010年的水质监测数据,研究了黄浦江水系水质变化,并对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近25年的黄浦江水系水质变化基本可分为3个阶段:1986—1996年,上海市的畜牧业高速发展,生活污水量逐年上升,工业废水量较大而处理率低,水环境压力加大,水质持续恶化;1996—2002年,上游来水水质、生活污水量和畜牧业污染量均基本稳定,为水质改善创造必要条件,随着工业废水量的下降及废水处理能力的加强,水质持续改善;2002—2010年,上游来水水质在2002—2004年明显恶化,生活污水量再次进入快速上升期,加大了水环境改善的难度,水质改善趋势放缓并渐趋稳定。 相似文献
6.
本法根据NH+4与水杨酸在次氯酸钠和亚硝基铁氰化钠的作用下形成一种有色配合物的反应,最大吸收波长为700nm,体系中NH+4-N浓度在0~14μg/ml范围内符合朗伯—比耳定律,测得摩尔吸光系数ε=11×104。本法灵敏、准确、重现性好,测试误差小于3%,回收率为96~10231%。 相似文献
7.
采用热带爪蟾胚胎测定江苏省常州市8家典型行业工业废水的发育毒性,结果显示:各行业工业废水对爪蟾胚胎的发育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印染、啤酒、电镀和化工行业出水的发育毒性更强。试验表明,理化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工业废水的综合毒性,而热带爪蟾胚胎可有效地表征其发育毒性。比较各行业工业废水的毒性,初步探讨热带爪蟾胚胎用于工业废水毒性检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验证实COD测定仪法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和准确性,与标准回流法的分析结果比较,相对误差为-3.37%~1.41%,具有替代标准回流法的可行性。由于水样性质不同,所需最佳消解时间不同,通过比较不同消解时间下COD测定的结果,得到COD测定仪法测定水中COD所需的最佳消解时间分别为:工业废水60 min,生活污水和地表水90 min。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典型行业废水有机污染物排放现状的调查研究,探讨我国现有污水排放标准存在的问题,即现有的标准不能有效控制废水特征有机污染物排放。依据美国环保局多介质环境模型,用不同方法计算水介质排放环境目标值,用该值作为标准限值,评价典型行业废水有机污染物监测结果。针对典型行业废水有机污染物排放特征,提出制订排放控制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