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上海市黄浦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用沉积物富集系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评估法对上海市黄浦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沉积物中Cd、As和Pb含量富集程度较低,Hg和Cu含量富集程度较高;其分布特征为上游段含量相对较轻,到中游段有所上升,至下游段含量又有所下降,整体呈钟型分布,重金属含量分布规律可能与苏州河对黄浦江下游沉积物的影响和黄浦江中游段有工业污染排放输入有关;河口与内陆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存在差异性,河口重金属含量明显下降;调查区37.5%的断面Hg含量潜在生态危害为中等;沉积物富集系数法可用来评价重金属累积程度,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则突出对生物有很强毒性的重金属作用。 相似文献
2.
3.
4.
西南涌流域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西南涌流域近年来受到比较严重的污染,为了解受重金属污染状况,对该流域底泥重金属污染水平与特征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西南涌流域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与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西南涌流域底泥已不同程度受到重金属Cu、Zn、Pb、Cd、Cr的污染,与珠三角土壤背景值相比,西南涌流域底泥重金属Cu、Zn、Pb、Cd、Cr分别超标11.38、3.32、1.81、19.45、3.20倍;底泥中的Cu、Zn、Cr、Cd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615~0.964)。通过地累积指数法评价表明,西南涌流域底泥中的Cd为偏重污染,Cu、Zn为偏中度污染,Pb为轻度污染,Cr为无污染;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西南涌流域底泥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总体属中等,主要是由Cd的含量过高引起。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重点区域及周边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北省内9类不同重点区域及周边表层土壤环境质量进行检测,测定重金属镉、汞、砷、铅、铬、铜、镍、锌含量水平,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9类不同重点区域及周边土壤环境质量整体良好,未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监测点位比例为68. 2%~92. 6%,轻度污染的点位比例为5. 8%~20. 4%,中度污染为0. 0%~8. 6%,重度污染为0. 0%~9. 1%;污染企业周边、油田采矿区周边、固废处置场地周边、工业遗留遗弃场地及周边4类重点区域受重金属污染相对较严重,影响其土壤环境质量的重金属主要是镉、砷、铜、铅; 9类不同重点区域周边土壤环境质量的潜在生态风险等级以轻微、中度为主,对应的监测点位比例分别为36. 4%~80. 5%、18. 1%~47. 7%,潜在生态风险等级为强度、很强、极强的监测点位比例总和为1. 4%~15. 9%,主要分布在受重金属污染严重的监测区域。 相似文献
6.
南昌市秋季大气PM_(2.5)中金属元素污染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秋季采集了南昌市6个不同功能区的大气PM_(2.5)样品,分析了PM_(2.5)含量及其中18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采样期间南昌市大气PM_(2.5)平均质量浓度均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日平均浓度限值二级标准规定(75μg/m3)的范围内。PM_(2.5)中多数金属元素的含量水平低于中国内地城市,而与香港和国外城市相比则偏高。分别采用富集因子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风险进行了评价。富集因子法表明Zn、Pb、Hg、Cu等元素富集程度较高,Cd富集程度极高,人为源显著;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表明Pb、Hg、Cd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为极强,南昌市总体潜在生态风险表现为极强,2种方法的评价结果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7.
开阳磷矿大规模采选矿活动对洋水河造成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为了解其污染状况,分析了洋水河水体中重金属Cd、U、Cu、Pb、Cr、Zn和类金属As等7种元素的含量,探讨其分布特征,并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及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洋水河河水中重金属的浓度均低于中国地表水环境质量V类水质标准,沉积物中Cd、As和Zn的平均含量为1.27、50.28、151μg/g,分别高于贵州省土壤背景值6.05、3.14、2.26倍,高于中国水系沉积物背景值约9.07、5.53、2.89倍,其余元素均低于或接近贵州省土壤背景值和中国水系沉积物背景值,洋水河沉积物已不同程度受到Cd、As和Zn的污染;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中Cd为中度污染,As属于轻度污染,其余元素均为无污染或轻度污染;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单个重金属元素Cd的生态危害指数最大,其次是As,其余4种重金属均属于轻微生态风险,危害性小,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表明沉积物中重金属达到中等以上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8.
将Hakanson提出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应用于垃圾填埋场及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扩充了评价因子,确定了各重金属的毒性系数及参比值。研究结果表明,评价区土壤中Hg的潜在生态风险较重,其后依次为Cd、As、Ni、Cu、Pb、Co、Cr、Mn和Zn。对污染场地的风险评估及生态修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