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臭氧数值预报模型综述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光化学大气质量模型在研究臭氧(O_3)污染以及O_3预报方面具有核心作用,是O_3污染防治决策者的有力工具。文章结合目前中国及国际区域尺度光化学大气质量预报模型的研究与应用,重点论述与O_3有关的大气化学过程在数值预报模型中的数学表达和计算方法,阐述大气物理与大气化学过程在主流大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型中的实现方法及其优势和缺陷,介绍用于数值预报模型的大气物理过程和湍流参数化方案的最新进展。就当前O_3数值模拟的主要输入资料进行讨论,强调那些易被忽视但又显著影响模型预报能力和效果的诸多因素以及模型效果评估的重要性。结合O_3与复合型大气污染的关系,强调区域大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型的发展趋势与方向以及在大气环境管理方面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3.
4.
王凌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2,14(2):37-39
噪声污染一直是海口市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主要原因是城市纵深度太低,道路密度太高,交通布局不合理,1991年-2000年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的平均值分别为59.0dB(A)和69.5dB(A)。利用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预测方法和道路交通噪声预测方法对该市噪声进行预测,2001年-2005年该市的区域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综合预测值在57.6dB(A)-56.7dB(A)之间;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综合预测值在68.2dB(A)-68.3dB(A)之间。 相似文献
5.
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河流生态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是从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角度对河流质量进行的评价。河流生态健康的评价已经向多要素多指标综合、多种评价方法(预测模型法、生物完整性指数、多要素综合评价)、流域尺度方向发展。该文重点介绍了国外评价体系产生的背景和研究基础,分析了广泛应用的几类评价方法的特点、在不同国家和流域的应用情况以及各方法的应用前景,分析了国内开展河流生态质量评价研究的发展过程、阶段性研究进展和应用案例,并根据目前研究基础评述了我国评价体系现存问题及应用前景,为河流生态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发展方向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沈阳市冬季环境空气质量统计预报模型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利用沈阳市2013年1—2月大气自动监测数据和同期气象资料,选取19项预报因子,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沈阳市冬季环境空气质量统计预报模型,预报项目包括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日均浓度及臭氧(O3)日最大8 h平均浓度。2013年11月至2014年1月,应用该模型并结合人为经验修订,开展了沈阳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工作,预报结果与实测结果的对比验证结果表明,环境空气预测结果级别准确率达到79.1%,首要污染物准确率为73.6%。 相似文献
7.
突发性大气污染事故的应急环境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了突发性大气污染事故状态下进行快速、科学、规范、有效的应急环境监测的作用、工作程序、监测方法和污染扩散态势的预测方法,以防止目前应急监测中措手不及、手忙脚乱、无章可循的工作弊病,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9.
利用GIM(1)的非时序直接建模法预测研究建筑施工的环境振动 ,并将GIM(1)模型与GM (1,1)模型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GIM(1)模型的拟合精度优良 ,对原始资料中白化信息的利用更加丰富 ,拓宽了GIM (1)模型在环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