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982篇 |
免费 | 4062篇 |
国内免费 | 40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32篇 |
废物处理 | 969篇 |
环保管理 | 1024篇 |
综合类 | 7741篇 |
基础理论 | 945篇 |
污染及防治 | 2544篇 |
评价与监测 | 404篇 |
社会与环境 | 265篇 |
灾害及防治 | 2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7篇 |
2024年 | 256篇 |
2023年 | 282篇 |
2022年 | 369篇 |
2021年 | 402篇 |
2020年 | 370篇 |
2019年 | 355篇 |
2018年 | 370篇 |
2017年 | 491篇 |
2016年 | 564篇 |
2015年 | 566篇 |
2014年 | 662篇 |
2013年 | 716篇 |
2012年 | 881篇 |
2011年 | 869篇 |
2010年 | 650篇 |
2009年 | 657篇 |
2008年 | 469篇 |
2007年 | 751篇 |
2006年 | 842篇 |
2005年 | 607篇 |
2004年 | 484篇 |
2003年 | 517篇 |
2002年 | 440篇 |
2001年 | 361篇 |
2000年 | 298篇 |
1999年 | 259篇 |
1998年 | 194篇 |
1997年 | 152篇 |
1996年 | 135篇 |
1995年 | 125篇 |
1994年 | 76篇 |
1993年 | 76篇 |
1992年 | 36篇 |
1991年 | 23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78年 | 4篇 |
1976年 | 1篇 |
1974年 | 2篇 |
1973年 | 2篇 |
1972年 | 3篇 |
1971年 | 1篇 |
197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系统分析了辽河流域近十年社会经济和水污染物排放之间的关系,基于污染物排放强度和人均GDP指标,建立辽河流域COD和氨氮环境学习曲线;结合情景分析法预测在现有治污水平下,辽河流域未来水污染物排放趋势及水环境压力。结果表明,辽河流域水环境压力巨大。根据辽河流域污染治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新时期的污染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刘枢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13,(5):61-62
对臭气浓度无组织排放监测过程中的准备阶段、样品采集、样品分析、结果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使现场监测工作更具规范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采用H2O2/Fe^3+催化氧化处理高浓度含甲醛废水,探讨了双氧水和催化剂投加量、反应pH及反应温度等操作条件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通过酸溶解回用失活催化剂。结果表明,较优的操作条件为:H2O2/COD(质量比)=2.2~2.6,Fe^3+/H2O2(摩尔比)=0.048~0.058,反应pH1.80~2.68,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40 min;在上述操作条件下,甲醛去除率达到99%以上,COD去除率达到85%以上。失活的催化剂可通过稀酸溶解后循环使用,其效果与三价铁盐作催化剂的基本相同。采用H2O2/Fe^3+处理含甲醛废水具有比采用H2O2/Fe^2+较优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5.
催化裂化废水连续萃取脱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焦化粗柴油为萃取剂,在转盘萃取搭连续试验装置中,对催化裂化含酚废水进行脱酚预处理。结果表明,用焦化粗柴油做萃取剂,进水pH值为80~90不加调节;油水比(体积比)17∶1~21∶1;转盘转数1100r/min,酚萃取脱除率达到85%以上。萃取后的粗柴油依据现有工艺而进行加氢精制,不需进行再生等后处理。整个萃取工艺简单易行,能满足预处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7.
宁波作为全国“碳监测评估试点”的首批试点城市之一,在前期科学布局碳监测网络的基础上,完成了全市8个监测站点的监测网络和硬件设施布设。该研究简要梳理了当前国内外碳排放监测与核算评估的发展趋势,回顾了宁波市碳监测试点项目的布点过程和项目进展。结合实地调研结果得出: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生产端能源消耗和居民生活消费产生的消费端能源消耗共同构成宁波碳排放形势的主要影响因素,未来,宁波碳监测试点项目需在数据质量管理、同化反演应用和监测网络拓展等方面继续加大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8.
排污权抵质押贷款制度是一项建立在排污权基础上的金融创新制度,有利于活跃排污权交易市场和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对于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梳理了我国排污权抵质押贷款的现状,发现目前排污权抵质押贷款主要存在法律依据缺失、排污权价值体系尚未形成、排污权抵质押的实现存在一定风险,以及缺乏排污权抵质押信息管理平台等问题。基于此,在健全法律法规同时,从规范价值评估体系、减少排污权抵质押实现风险、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以及培育排污权交易市场这些方面,对排污权抵质押贷款进行优化提出对策,以期促进我国排污权抵质押的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9.
渣土利用已成为盾构绿色施工的关键措施之一,为进一步量化隧道盾构渣土资源化利用的碳减排潜力,通过构建隧道盾构渣土经改良后进行路基填筑的全过程碳排放估算方法,利用季华路西延线过顺德水道隧道工程实际工程数据,对比分析了渣土再利用与常规堆填处理的碳排放差异,并对渣土利用全过程碳排放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渣土利用碳排放主要发生在渣土改良运输阶段,常规填埋处理主要应用于产生阶段;顺德水道过江隧道工程的总排渣量约为65029 m3,其中可用来进行渣土改良的排渣量为53162 m3,若全部进行填埋处理,则全生命周期的CO2排放量约为1.84×106 kg CO2eq,占用11058 m2的填埋场地;经3%石灰+3%脱硫石膏改良后的渣土CBR值可达到141.4,回弹模量为198.8 MPa,全过程产生的CO2比渣土常规处理产生的CO2增加了8.89×105 kg CO2eq;经3%电石渣+6%粉煤灰改良后的渣土CBR值可达到89.06、回弹模量为158.9 MPa,全过程产生的CO2比渣土常规处理产生的CO2减少了6.44×105 kg CO2eq。 相似文献
10.
从可持续发展战略角度考虑,降低市政设施的碳排放量是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一步。非开挖管道修复方式节能环保、绿色低碳,是管道修复行业升级转型的大趋势。结合四川省射洪市管网修复案例,对修复管道材料生产阶段、材料与设备运输阶段、施工阶段进行了碳足迹追踪。结果表明:材料生产阶段碳排放量为11263.14 kg CO2e,运输阶段碳排放量为134.78 kg CO2e,施工阶段碳排放量为539.12 kg CO2e,分别约占总碳排放量的94.35%、1.13%和4.52%。材料生产阶段碳排放量最大,是控制翻转式原位固化修复碳排放量的关键。对施工过程中材料与能源进行敏感性分析,发现树脂的敏感性最强,其次是无纺布,优化这2种材料或控制其使用量,将对降低翻转式原位固化工程的碳排放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