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5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1.
基于长江中下游流域5个梅雨监测站1961~2012年的日数据,利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方法,对研究期内梅雨时间序列进行多尺度的分析,探讨其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振荡模态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近50多年来,长江中下游梅雨变化呈现出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尺度振荡特征,在年际尺度上表现出准3 a和6 a的周期变化,而在年代际尺度上显示准13 a和24 a的周期变化;各分量方差〖JP2〗贡献率显示,年际振荡在梅雨长期变化中占据主导地位;自1961年以来,EEMD分解的梅雨长期变化趋势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倒“U”型特征,其中1961~1985年呈上升趋势,1985~2012年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在2000年之后的下降趋势最为明显。由此可以看出,EEMD能够有效地揭示梅雨长期序列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规律,可用于诊断非线性、非平稳性信号变化的复杂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的36个城市为例,构建了经济发展、城市化、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度模型评估了36个城市2011~2013年的耦合度,并利用GIS技术分析系统的得分与耦合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36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城市化和社会保障水平的空间分布比较相似,三者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是,存在显著性的地区差异。36个城市生态环境得分均值很高,城市之间差异很小。从耦合度的空间分布来看,长江中游城市群明显存在3个高耦合度的聚集区域,即长株潭城市圈,武汉-南昌(含鄂州、黄石和九江)城市带和鄂北4市,即十堰、襄阳、宜昌和荆门。最后,36个城市之间耦合度的差异呈现逐年缩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市PM2.5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分析:2015-2017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雾霾事件频发.采用2015-2017年全国32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每小时监测数据,利用全域空间自相关法、自然正交函数和空间描述统计分析的方法,从时空视角来揭示PM2.5浓度的时间动态变化规律以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①从全国范围内来看,PM2.5浓度均值逐年降低,降幅最高为夏季,最低为冬季,PM2.5浓度位于40~60 μg·m-3之间的城市降幅较大.PM2.5浓度年内表现为"冬高夏低,春秋居中"的时间动态变化规律,且各年PM2.5浓度达优良率不断提高.②细颗粒物污染改善程度最大的为德州,京津冀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改善程度居中.全国PM2.5污染范围逐年缩小,但新疆西部和冀鲁豫仍为高污染区,西南和东南沿海地区为低污染区.各区域污染的空间集聚逐年缩小.优良达标率在空间分布特征上无显著变化.③"大气十条"部分指标已完成,未来细颗粒物污染治理重点区域仍以京津冀地区为核心.在防治空气污染方面,必须加强区域联防联控机制.  相似文献   
4.
空气质量的改善是当前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及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基于中国268个城市2007-2016年的氮氧化物(Nitrogen Oxide Emissions,NOx)排放量数据,首先利用自然正交函数(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分析了268个城市NOx排放的时空演变特征,然后采用一种新的空间分异性分析方法"地理探测器"从空间异质性视角探讨了NOx排放的社会经济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EOF第一模态特征向量的高值出现在京津冀地区、山东半岛的淄博、潍坊、济宁和临沂,以及长三角的上海、无锡、南京、苏州和杭州;低值则集中在西南的云贵地区、东南的广东、福建及西北的宁夏.②年尺度上NOx排放的时间系数变化大致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非线性波动.③因子探测分析结果显示,民用汽车总量对NOx排放分布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城市人口和工业总产值.不同风险因子的交互作用均大于单因子的作用,其中,城市人口与人均GDP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强度最大,工业总产值与民用汽车总量的交互作用强度次之,人均GDP与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交互作用强度排第3.④风险区探测结果显示,社会经济驱动因子中的城市人口、人均GDP、工业总产值、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全社会用电量和民用汽车总量均与NOx排放呈正相关.京津冀、山东半岛和长三角等发达城市为NOx排放的高风险区,是社会经济驱动因素的多个风险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恶化问题,其中空气污染问题尤为突出.基于中国2014年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数据,利用自然正交函数分析城市空气质量指数的时空演变特征,并采用基于衰减效应的矩阵指数空间设定模型探讨了空气污染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AQI以京津冀为高值中心向周边地区呈衰减变化,污染核心区由京津冀逐渐向豫北地区和鲁西北地区扩散,年内AQI在1—9月呈现下降趋势,然后逐渐上升;(2)150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指数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3)矩阵指数空间设定模型优于空间滞后模型,并且城市间空气污染呈现出显著的空间衰减效应;(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提高、SO_2排放量和PM_(2.5)浓度增加是导致空气污染加剧的重要原因,而外商直接投资和环保意识的提高有助于改善中国的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资源、环境与经济水平协调发展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之一。耦合度用来衡量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系统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协调发展程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在实证分析中,耦合度公式出现取值范围判断的错误。论文着重讨论并修正了耦合度公式出现的错误,并将之推广到n个系统。运用修正后的耦合度公式,建立经济发展-资源禀赋-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计算中国大陆31个省域单元2003—2014年三系统耦合度和协调度,最后进行空间分析。研究发现,在2003—2014年间,从总体来看,耦合度和协调度呈现逐年上升态势。从耦合度的时空演变来看,空间分布变化较小。31个省域单元耦合度具备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然而,协调度在空间上呈现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7.
长江中游城市群PM2.5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长江中游城市群灰霾天气持续增多,空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基于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长江中游城市群189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的PM2.5逐时监测数据,采用普通克里金插值、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和相关系数法,从年、季、月尺度上分析了PM2.5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年尺度上,长江中游城市群PM2.5浓度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出明显的北部高南部低,局部地区略有突出的特征,该区PM2.5浓度年均值为55.28 μg/m3,其中湖北省PM2.5的年均值为三省市最高,为68.17 μg/m3;其次为湖南省,年均值为53.66 μg/m3;江西省PM2.5的年均值较小,为44.01 μg/m3。(2)在季节尺度上,长江中游城市群PM2.5浓度表现出冬春季高,夏秋季低的现势性,这与区域内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3)长江中游城市群PM2.5月浓度变化大致呈U形分布,1月份PM2.5浓度最高, 1~6月份,PM2.5浓度呈逐步下降趋势, 6~8月份,区域PM2.5浓度处于“U”字的谷底。(4)NO2、CO是影响PM2.5浓度的两项主控大气污染物,而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则是影响PM2.5浓度的两个重要气象因素。 关键词: PM2.5浓度;时空特征;气象因素;长江中游城市群  相似文献   
8.
鹤岗矿务局南山选煤厂从1966年开始对煤泥水进行治理,研制了具有国际水平的旋流浮选机,1975年实现低灰份煤泥不出厂,1980年以后建立了尾矿回收系统,引进和制造新设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强化煤泥水治理和洗水闭路.1991年实现煤泥水二段闭路循环,被公司评选为环境优美和环保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