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基础理论   1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岸带自然湿地具有重要的水鸟保育价值。近年来,大规模的海岸带围垦造成了海岸带自然湿地的消失和质量退化,导致水鸟栖息地面积和质量的急剧下降,严重降低了水鸟的保育效果。海岸带自然湿地围垦后,部分转化为水鸟保育效果较差的工业模式水稻田。提升水稻田的水鸟保育效果,关键在于改善水稻田的构建技术。根据海岸带水稻田的种植管理模式和水鸟的生境选择特点,提出了一种以水鸟保育为目标的水稻田构建技术,以生态工程手段提升水稻田的水鸟保育效果。该技术的核心内容为在水稻田中构建水池单元,并设置生境小岛等功能组件,建立水稻田复合生态系统,实现多种种植和养殖。在满足水稻田生产管理需要的同时,为水鸟提供丰富的食物和适宜的多样性栖息场所。为验证该技术的水鸟保育效果,2013年夏季在崇明东滩依此技术构建了10 hm~2水稻试验田。2013年秋季至2014年春季,对比工业模式水稻田,各选取总面积10 hm~2的调查样方,开展一个完整年度的水鸟群落调查,每个季度调查5次,共计15次水鸟调查。水稻试验田共记录到水鸟34种,平均密度为41.87±6.62只/hm~2;工业模式水稻田共记录到水鸟12种,平均密度为2.08±0.45只/hm~2,水稻试验田的水鸟种类和密度均显著高于工业模式水稻田。结果表明,水稻田构建技术能够显著增加水稻田的水鸟种类和数量,提升水稻田的水鸟保育效果,从而弥补海岸带自然湿地缺失对水鸟造成的影响。水稻田构建技术可以为海岸带水稻田的水鸟保育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为海岸带受损湿地的修复和水鸟栖息地的优化改造提供了参考案例。  相似文献   
2.
上海滩涂春季鸻形目鸟类群落及围垦后生境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海市位于长江口,拥有大量可开发的滩涂资源,但是由于不合理的开发方式,滩涂景观和生物群落发生改变。在2004年春季,鸻形目鸟类迁徙中转停留时,实地调查位于上海东部沿岸的10个调查点,研究滩涂生境指标与鸻形目鸟类群落关系。此次观察到的鸻形目鸟类有13种,优势种有尖尾滨鹬和黑腹滨鹬,而20年前的类似调查则观察到23种,优势种为黑腹滨鹬、细嘴滨鹬和红颈滨鹬。通过分析滩涂结构、植被分布与鸻形目鸟类群落之间的关系发现鸻形目鸟类对生境选择中,滩涂结构完整度、藨草带和光滩带的宽度、周边景观的多样性、人为干扰程度都是影响鸻形目鸟类栖息地选择的关键因子。最后,分析了鸻形目鸟类群落与栖息地景观的关系,并就如何改善围垦堤内的生态环境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生态型港口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上海市建设生态型城市的长期目标,将港口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子系统,对如何建设生态型港口提出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筛选得到45项单因素指标,针对不同类型的港区有所分异,整个评价体系分为5个准则层(生态环境、经济效率、污染控制、环境管理、社会评价)和10个因素层(大气/声环境、生物资源、基底质量、经济发展、生产效率、循环经济、污染排放、清洁生产、环保投入、社会参与),并采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层次的权重分配。进而根据2005年上海港年均生产状况和2006年上半年的港区环境-资源调查,尝试对上海港7种主要类型(集装箱、件杂货/成品、多用途、干散、粮食港区、液散、客运)的15个港区进行了现状评估。然而,生态港评价系统的指标选取、权重制定、评估级别等实践与完善仍需要多学科和政府职能部门的参与。最后,项目还提出了水生态健康、航道淤积、生态风险、水陆景观等非定量生态港评价因子。  相似文献   
4.
上海浦东东滩鸟类栖息地生态修复区的水鸟群落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口和海岸带自然湿地的大量退化与丧失导致了迁徙路线上水鸟栖息地的大量减少,从而加剧了迁徙水鸟种群数量的下降,一般认为,栖息地修复能够缓解上述过程。于2010年、2012年对位于上海浦东东滩的鸟类栖息地生态修复区和自然退化区(对照样地)进行调查,比较两个区域的水鸟群落结构差异与年际变化,研究生态修复区的水鸟群落变化并评价其在水鸟保育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生态修复区的水鸟种类、数量和物种多样性均极显著高于自然退化区,而均匀度与自然退化区无显著差异;生态修复区2012年水鸟种类显著低于2010年,而水鸟数量、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均无显著差异;自然退化区2012年水鸟种类、数量和物种多样性均极显著低于2010年,而均匀度无显著差异。生态修复区通过营造浅滩、浅水区、深水区等多样化生境,为迁徙水鸟提供了重要的补充栖息地,对水鸟保育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不同修复模式对水质的影响,从2009-03-2010-03跟踪监测了精养鱼塘、人工修复水域以及自然修复区3种不同水环境的NO3--N、NH4--N,Chl a、DO、EC、TP、TN和COD等指标,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分析了人工修复和自然修复对水质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在修复研究期间,与精养鱼塘相比,人工修复区水体中TN、NO3--N、TP、Chl a、COD等指标经过修复中期的短暂上升后均有显著下降(P<0.05),水质有显著改善;自然修复区水质中TP、Chl a、COD等指标均有下降,而TN呈现显著上升(P<0.05),水质总体有小幅改善趋势。在适当的人为干扰下,人工修复区能够在短期内对水质产生显著的改善效果。因此,积极且适当的人为干扰的湿地修复比自然恢复对水质的改良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6.
基于上海市建设生态型城市的长期目标,将港口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子系统,对如何建设生态型港口提出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筛选得到45项单因素指标,针对不同类型的港区有所分异,整个评价体系分为5个准则层(生态环境、经济效率、污染控制、环境管理、社会评价)和10个因素层(大气/声环境、生物资源、基底质量、经济发展、生产效率、循环经济、污染排放、清洁生产、环保投入、社会参与),并采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层次的权重分配.进而根据2005年上海港年均生产状况和2006年上半年的港区环境-资源调查,尝试对上海港7种主要类型(集装箱、件杂货/成品、多用途、干散、粮食港区、液散、客运)的15个港区进行了现状评估.然而,生态港评价系统的指标选取、权重制定、评估级别等实践与完善仍需要多学科和政府职能部门的参与.最后,项目还提出了水生态健康、航道淤积、生态风险、水陆景观等非定量生态港评价因子.  相似文献   
7.
上海郊区农田,林地,湿地(池塘)三类典型生境是两栖类最主要的栖息地,生境的差异以及两栖类生态特征的不同造成了两栖类在分布上的差异。2014年和2016年5~8月对上海郊区三类典型生境的30个研究样点两栖类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并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三类生境的两栖类群落结构进行比较,通过层次聚类法分析不同生境的两栖类组成相似性。结果显示:(1)两年间共记录到上海郊区两栖类动物1目4科4属5种5 397只,其中泽陆蛙(Fejervarya multistriata),金线侧褶蛙(Pelophylax plancyi)为优势种。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a),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饰纹姬蛙(Microhyla fissipes)为常见种。这5种两栖类都为广型分布种。(2)三类生境的两栖类物种丰富度无显著性差异,而两栖类多度差异显著。(3)泽陆蛙,饰纹姬蛙的种群密度在三类生境中差异显著,且在农田生境中最高。黑斑侧褶蛙,金线侧褶蛙的种群密度在三类生境中差异显著且在池塘生境中最高。中华蟾蜍在三类生境中的种群密度无显著性差异。(4)聚类结果为30个研究样点中林地生境与池塘生境被聚为一类,农田生境被单独聚为一类。建议通过对不同生境的保护与恢复达到对上海郊区两栖类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崇明东滩沿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态系统健康及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作为研究方法,根据沿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建立一套沿海湿地生态系统适用的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以现有研究数据和统计资料为基础,对长江口崇明东滩湿地进行单因子和综合评价,分别计算其健康度、压力综合指数和响应综合指数。揭示崇明东滩湿地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以及形成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和可持续利用的相关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崇明东滩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度、压力综合指数和响应综合指数分别为0.72、0.64和0.79,总体上仍处于一个较为健康的状态;②崇明东滩湿地生态系统目前的主要压力并不直接来源于土地围垦,而是来源于水环境污染和外来生物入侵。  相似文献   
9.
上海滩涂春季鸻形目鸟类群落及围垦后生境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海市位于长江口,拥有大量可开发的滩涂资源,但是由于不合理的开发方式,滩涂景观和生物群落发生改变。在2004年春季,鸻形目鸟类迁徙中转停留时,实地调查位于上海东部沿岸的10个调查点,研究滩涂生境指标与鸻形目鸟类群落关系。此次观察到的鸻形目鸟类有13种,优势种有尖尾滨鹬和黑腹滨鹬,而20年前的类似调查则观察到23种,优势种为黑腹滨鹬、细嘴滨鹬和红颈滨鹬。通过分析滩涂结构、植被分布与鸻形目鸟类群落之间的关系发现鸻形目鸟类对生境选择中,滩涂结构完整度、藨草带和光滩带的宽度、周边景观的多样性、人为干扰程度都是影响鸻形目鸟类栖息地选择的关键因子。最后,分析了鸻形目鸟类群落与栖息地景观的关系,并就如何改善围垦堤内的生态环境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在黄浦江两岸举办,通过对展期间游人集中分布的分析可知,世博园浦东会场的中国馆及邻近的水上出入口、主题馆和浦西会场的企业馆区域游人可能最为密集,而部分交通节点附近和浦东西部区域游人相对分散。通过展期内游客流动模式的预测可知,整个世博园区是以浦东中部的中国馆和邻近的外国馆、主题馆、公共活动中心,浦东西部的外国馆区,以及浦西的企业馆区域游人活动频率最高,中国馆区域的过江人流频度较高,而各场馆以及游人密集区通向交通节点的人流相对平缓。基于以上GIS空间分析,提出了如何控制局部地区游人数量和安全有效地疏散游人的场地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