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探索浅水湖泊水动力扰动作用对底泥再悬浮影响的规律,在室内矩形水槽内模拟了各种水动力条件下太湖底泥的起动规律,得到了太湖底泥在3种不同起动标准下的起动流速,通过考察上覆水中悬浮物浓度的变化,建立了底泥沉积物再悬浮通量与水体流速的定量化关系。结果表明:太湖底泥在个别动、少量动、普遍动3种标准下的起动流速分别为15、30和40 cm/s,且底泥沉积物再悬浮通量与流速呈现线性正相关关系,再悬浮通量随流速增大而增大,且相关性较好。将该试验结果应用于太湖的水量水质数学模型中,并和太湖实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该模拟装置能够在室内可控条件下较好地反映太湖沉积物再悬浮特征,对太湖的富营养化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对峰头水库和漳江干流,分别建立零维水质模型和一维非稳态水量水质数学模型,并对参数进行率定。对9种不同调水方案实施后漳江流域近期(2015年)和远期(2020年)水质情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随着调水量和排污量的增加,漳江水质远期差于近期,且取水口越往漳江下游设置,调水对漳江水质的影响越小;总体上调水对漳江水质影响不大,调水后漳江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水标准;漳江调水工程从对水质影响方面来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论浙东南磨石山群祝村组的解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浙东南磨石山群祝村组层型———丽水祝村剖面及其附近进一步地质调查时发现祝村组“下伏”的九里坪组为一个英安玢岩侵出体。祝村组建组的基础不存在。祝村组下部英安质熔结凝灰岩和上部流纹岩Nd同位素测定结果 :εNd(t)值和T2DM值分别为 - 9.6、- 7.2和1.70Ga、1.5 1Ga ,表明它们物质来源不同 ,属于不同火山旋回的产物。根据地层层序、岩石组合及与区域磨石山群地层对比 ,祝村组应解体为西山头组、茶湾组和九里坪组。祝村组一名不宜继续使用  相似文献   
4.
以江苏省为例,针对化工企业装置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逸散量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总量定量分析,提出了一种核定典型化工行业LDAR逸散量占比的方法。结果表明:以间歇性生产为特点的有机化工类企业和以连续化生产为特点的石化类企业LDAR逸散量和VOCs排放总量均呈下降趋势;石化类企业LDAR逸散量占比呈下降趋势,有机化工类企业LDAR逸散量占比呈上升趋势;石化类企业LDAR逸散量占比远大于有机化工类企业,是无组织排放管控的重点;有机化工类企业LDAR逸散量占比虽然低,但对VOCs排放的贡献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5.
以望虞河引清调水实践为背景,利用引水调水现状及实测数据,建立适合太湖的二维水量水质数学模型,并模拟计算调水前后湖体各项水质因子浓度的空间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水利调度影响下太湖湖体中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氮的浓度大体上有所减小,改善率分别为60%、160%和92%,总磷稍有反弹,其指标恶化了44%,太湖湖体水质总体改善面积37%,主要集中在贡湖、梅梁湖及东部湖区这些引排水水流流经的区域,表明“引江济太”调水工程对改善太湖局部湖区水质、保障太湖供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其他类似水域的水污染治理提供科学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太湖底泥沉积物释放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浅水湖泊水动力扰动作用对底泥再悬浮影响的规律,通过矩形水槽试验模拟了太湖不同流速下的沉积物释放,并结合太湖悬浮物模型进行推算,获得了底泥沉积物再悬浮通量与风速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太湖底泥在3种起动标准下对应的起动流速分别为15、30和40 cm/s;底泥沉积物再悬浮通量与风速呈现线性正相关关系,再悬浮通量随风速增大而增大,且相关性较好。该方法为太湖内源释放量估算及富营养化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西太湖区域水环境容量分配及水质可控目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太湖流域产业、人口集聚,水环境污染一直以来是该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利用2010年的监测数据对西太湖主要入湖河流及湖体的水环境状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研究区域工业点源、城镇和农村生活源、农田面源和畜禽水产污染源排污的分布情况调查,并计算了入河污染物量;利用构建的西太湖区域水量水质数学模型,估算了区域水环境容量,依据水环境功能区的水质目标与水域面积分配到了各市/区,在充分调查现有与规划的各类型污染源总量控制工程措施的基础上,量化出具有空间分布的流域污染削减率,并提出水质可控目标。结果表明:太湖湖体受总氮污染影响总体水质劣于Ⅴ类,研究区域主要入湖河流基本处于Ⅳ类,氨氮超标最严重;进入水体的COD为25 410.2 t/a,氨氮2 795.4 t/a,总氮4 646.4 t/a,总磷313.8 t/a,其中城镇生活源污染物入河量所占的比例最大,各类污染物均在35%~50%,尤以宜兴市和常州武进区负荷较大;各控制单元进入水体的污染物量基本都超过了水环境容量,近期各市/区COD、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削减率分别为8.0%~56.0%,8.0%~62.1%,6.0%~41.8%,8.0%~59.9%,远期污染物削减率更高;最终通过模型推算,定出西太湖湖体各污染因子的可控目标,2015年,COD、氨氮、总氮和总磷分别为4.50、0.80、3.50和0.08 mg/L,2020年进一步达到4.50、0.60、3.00和0.07 mg/L,为西太湖总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