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为分析和比较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过程中,由不同类型组织个体及其不同频次合作关系构成的应急复杂组织网络的微观结构特征,研究运用表征个体差异和关系强弱的改进模体分析方法,以中国和美国国家应急组织合作网络为例,比较分析其基元同构与异构特征。结果表明:中美应急组织系统不同类型的应急主导和支持组织构成的主要合作模式具有同构性,但子图结构数量分布具有异构性;考虑个体间关系频次差异,中美应急组织网络基元合作模式具有形式同构但相对数量分布异构的特征;比较而言,美国合作网络为分布式、分权化和关系型基元构型,中国合作网络具有集中式、集权化和契约型基元特征。  相似文献   
2.
基础设施系统能力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国家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提供支撑的同时,造成的资源过度消耗、自然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严重。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方法,研究基础设施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交互作用机制,提出基础设施系统与自然生态互动增长策略。研究得出,基础设施系统内部通过环境污染程度和人口规模动态关联且存在着负反馈,交通、供电和供水等基础设施规模的增长相互制约,都不可无限增大。在既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条件下,交通基础设施与自然生态存在着负反馈关系,原因在于公路里程增长刺激机动车保有量增加,致使空气污染程度加重,年人口增加量减少,从而限制了交通基础设施规模的增长;供电基础设施对自然生态的恶性累积效应显著,原因在于供电基础设施规模增长所导致的资源可获得性和环境污染程度负效应叠加,并通过人口增量联系起来,使得供电基础设施规模持续扩大;供水基础设施与自然生态存在着负反馈关系,原因在于年污水排放量与水源影响因子的作用相抵,使供水基础设施规模趋于稳定。通过系统动力学基模分析可得,一类基础设施规模增大,必须综合考虑自然生态承载和它类基础设施规模增长的关联效应。交通基础设施能力提高的关键不在于增加公路里程,而是实施以空气质量控制为导向的公共交通完善策略;供电基础设施规模的增长须与交通基础设施增长的空气污染累积解耦,降低火力发电的能耗或比例;供水基础设施能力提升的根本不在于污水处理设施的增加,而是降低水源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3.
基于物元分析法基础设施系统可持续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础设施应具有持续有效地提供满足城市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整体功能,对其可持续水平的评价是城市基础设施系统研究的重要方面.应用物元分析方法建立基础设施系统可持续评价物元模型,通过分析基础设施宏观可持续的内涵,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将可持续标准、评价指标及其评价值作为物元,对评价标准及实测数据进行归一化后,得到模型的经典域、节域、权系数及关联度.以某城市基础设施为例进行可持续发展水平多指标的综合评价,说明该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基于物元分析法基础设施可持续水平的科学评价,为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维护和更新改造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城市灾害应急管理体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城市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城市灾害是个全球性的问题.当前城市灾害形势依然严峻,仍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挑战.首先阐述了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的定义,针对目前城市灾害的严峻形势和灾害损失现状,分析了城市灾害应急的重要性;通过对城市灾害应急管理体制的系统分析,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可行性对策:必须构建统一的城市灾害应急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的应急管理机构,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职能,完善应急预警.同时,提出要建立城市灾害管理信息系统和灾害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完善我国城市灾害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建成一个科学、系统、全面的城市灾害应急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5.
政府突发事件应急能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是体现政府执政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提出应充分考虑评价对象的属性以及各评价方法的特点,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政府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进行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层次结构模型,确定指标权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评价模糊矩阵,进行模糊运算,得出综合评定结果。  相似文献   
6.
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研究了我国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问题.通过对区域形态的分析以及我国生态环境评价现状的阐述,说明现阶段我国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评价存在一定的不足;同时,给出了一种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即先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而后建立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相似文献   
7.
城市是由多个系统组成的复杂的有机体,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不少灾害已经威胁着城市的生存和发展。阐述了城市建设所带来的人为的衍生污染灾害现状,并从城市管理的角度简单剖析了我国城市衍生污染灾害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基于FAHP的黄河中下游灾害系统脆性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首次将复杂系统的脆性引用到黄河灾害的研究中,并根据复杂系统的层次结构,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对黄河中下游灾害系统进行了分析.由模糊层次分析法求得了灾害子系统的相对重要度排序向量,找出了极易使黄河中下游系统崩溃的脆性因素.结合黄河中下游的现状,通过对系统必要的脆性分析,为决策者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型基础设施虽然总量上有了较大增长,但往往重数量轻质量,忽视与人口、经济及社会发展相适应,所带来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公共安全等问题日益突出。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社会影响评价是规避社会风险,保证项目、工程、投资甚至相关政策顺利实施的有效手段,规范实用的指标体系是有效评价的基本前提。本文分析大型基础设施的内涵及其社会影响,基于中国国情特征,确定包含61个主要指标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社会影响评价初始指标集。结合调查问卷分析,通过临界比值检验和同质性检验将初始指标集修正为46个指标,经过7轮探索性因子分析,将指标集精炼为包含27个指标的指标体系,包括个人与家庭、政治与社会结构、项目的直接影响、公共资源、生态环境、社会适应性,以及社区与基础设施等7个类别。系数检验显示:总问卷与各个因子均通过信度检验;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指数满足适配标准,表明问卷结果结构效度良好,所建立的指标体系是科学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应急机制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对构成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系统的8个要素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化处理,建立了应急机制系统的多层递阶解释结构模型。通过模型,证明了要素被分为5个级别,分析了要素之间的纵向和横向关系,确定了信息机制和领导机制要素的基础重要性,为城市应急机制系统的分析、评价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