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2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基于GIS的毒气泄漏和扩散模拟及其影响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详细讨论了基于GIS(Arc View3.2)的毒气泄漏与扩散模拟的实现及扩散影响的评价。考虑到GIS二次开发语言的局限性,利用外部程序语言开发了毒气扩散浓度空间分布的计算程序,动态链接到GIS系统中来实现模拟。为减轻城市和大型企业在地震下有毒物质的泄漏与扩散灾害和应急反应提供了有效手段,也为平时有毒物质类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云南大姚6.1级地震中的生命线工程--震害及功能状态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云南省大姚6.1级地震中大姚县生命线工程的震害现象以及功能状态,初步给出了震害的成因,总结分析了在生命线工程抗震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地震次生灾害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破坏性地震伴随发生的火灾、毒气泄漏与扩散、爆炸等次生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不容忽视。综述了在GIS(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利用相应的数学模型,对几种典型的地震次生灾害进行的数值模拟的研究成果。该方面的研究对防灾和地震应急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采用冲击波伤害-破坏准则,确定爆炸引起的人员伤害区域和建筑物破坏区域模型。结合GIS软件平台,编制爆炸灾害数值模拟程序,可以在GIS中以图形的形式给出设定条件下人员伤害区域及建筑物破坏区域的范围。并根据区域内的人员分布和建筑物造价、财产,给出定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应急评估,从而有效指导防灾减灾工作的进行。  相似文献   
5.
采用冲击波伤害-破坏超压准则,首先确定了不同当量TNT炸药爆炸引起的人员伤害区域和建筑物破坏区域;再通过确定危险物爆炸所产生热量值的大小,将各种危险物料转化为相应当量的TNT炸药,可用于评估各种不同危险物料爆炸所造成的损失。同时,结合GIS软件平台,编制了爆炸灾害评估模拟程序。在软件平台中以图形的形式给出了设定条件下人员伤害区域及建筑物破坏区域的范围,根据区域内的人员分布和建筑物造价、财产多少,给出了定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应急评估。  相似文献   
6.
针对石化企业中可能造成毒气泄漏的装置或设备,从工程实际出发,建立了3种毒气泄漏和扩散的数值模型.根据模型和给定的扩散条件,对毒气的泄漏和扩散进行数值模拟和动态仿真,得到毒气泄漏后人员死亡区域、危险区域和有感区域的动态变化结果.对石化企业有毒物质源进行毒性分级,并确定了相应的毒气泄漏危险性参数.通过给定的装置和设备泄漏危险性参数计算得到毒气泄漏的危险性矩阵,进而对石化企业有毒有害气体泄漏进行危险性评估.  相似文献   
7.
对地震人员伤亡的准确预测是震后救灾资源调度和救援人员分配的重要依据。基于PAGER系统中的双参数累积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分别讨论了3种建立我国地震人员损失预测模型的方法,并通过历史地震的受灾情况对其预测效果进行验证。其中,直接采用PAGER系统中提供的我国参数和以极震区烈度为变量建立的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均不理想。考虑到多数震害调查资料中各烈度区受灾数据的缺失,选取数据较为详实的2008年四川汶川8.0级地震,根据已知受地震影响的25个市县的人员损失总数,综合考虑烈度区面积、人口数和烈度对地震人员损失数的影响,将每个市县的人员损失总数进行分配,最终得到不同烈度区的人员死亡率和受灾人数,回归得到模型参数后,建立我国地震人员损失评估经验概率模型。经验证分析,该模型预测结果与震例结果十分接近,远好于前2种方法得到的预测模型。同时,该模型的残差频率的正态性较好,根据预测结果建议的地震应急响应级别均与震例的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8.
能源供应系统地震次生火爆灾害危险性评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能源供应系统的地震安全是防震减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提出了能源供应系统地震次生火爆灾害危险性的分析方法和评估过程,给出了具体评估内容和可操作的量化评估方法,还对危险性较高的设施设备提出了明确的结构评估流程,这些方法为评估能源供应系统地震次生火爆灾害提供了有效途径,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