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对虾单养和对虾-罗非鱼混养试验围隔氮磷收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18个36 m2的围隔进行对虾单养和对虾-罗非鱼混养试验,研究其氮磷收支的差异.各围隔放养对虾(全长为0.045 cm)均为3 000尾,放养罗非鱼((201±25)g/尾)分别为0尾(F组)、4尾(A组)、8尾(B组)、12尾(C组)、18尾(D组)、24尾(E组),试验期间各围隔均不进行水交换,试验周期为70 d.结果表明,饲料和水环境调控剂是输入氮磷的主要来源,两者在对虾单养组中占氮磷总输入的87.8%和97.9%,在对虾混养组中占氮磷总输入的81.8%~91.9%和96%~98.7%.养殖生物和底泥沉积是氮磷输出的主要渠道,对虾单养组养殖生物占氮磷总输出的23.4%和10.5%,底泥沉积占氮磷总输出为50.5%和80%;对虾混养组中养殖生物占氮磷总输出的36%~47%和14.8%~18.1%,底泥沉积占氮磷总输出的28.1%~39.4%和72.3%~78%.C组为效果最佳组,养殖生物对氮磷的利用率分别为47%和18.1%,其中对虾对氮磷的利用率分别为36.9%和16%,均大于其他混养组,且显著大于单养组(p<0.05).研究表明,对虾与罗非鱼混养明显提高了养殖生物对氮磷的利用,减少了氮磷在池塘底部的沉积,凡纳滨对虾(8.3×105尾/hm2)和罗非鱼(3 320尾/hm2)混养可取得较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