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1.
为分析基于液电效应的高压电脉冲致裂煤体效果,采用电脉冲应力波实验和微观观测方法对潞安矿区煤样裂隙发展过程及其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液电效应能明显致裂煤体,且作用次数越多,煤体裂隙密度越大、裂隙网络越贯通,同时煤体孔裂隙等结构薄弱部位的存在能促进裂隙的发育;液电效应对煤体作用可分为4个阶段,其中裂隙快速发展阶段是适合现场作用阶段;高压电脉冲通过液电效应产生冲击波和其他次生作用,且对煤体组成成分无影响;在现场应用中,应充分考虑煤体性质、钻孔布局等,采用“单点多次、多次连续、分段进行、全孔作业”的作业方式。该实验研究为基于液电效应的高压电脉冲技术应用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为了准确评价矿井通风系统的稳定性等级,首先从矿井通风系统效果评定角度出发,选取了9个具有经济技术评价效果的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其次,传统G1法的基础上,采用多专家互相打分的方式,定义专家权重,建立群组G1法,计算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再次,用CRITIC(Criteria Importance Though Intercrieria Correlation)法计算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然后,基于博弈论纳什均衡思想,优化主客观加权系数,计算得到各评价指标的最终权重;最后,引入集对分析理论建立矿井通风系统评价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10组矿井样本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型对矿井通风系统的评价是有效可行的,而且可以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警,与优劣解距离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 TOPSIS)和组合赋权法相比,对矿井通风系统的评价有更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