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6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邢春燕  韩雪峰 《安全》2007,28(12):23-26
建筑行业作为一个高危险行业,由于作业条件、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等原因而事故频发并具有自身的事故特点.从国内外建筑行业事故类型、事故发生时间规律特点分析,探究建筑行业事故发生的内因和外因,从而为行业主管部门、安全监管部门提供一定依据以促进建筑企业生产的本质安全化.  相似文献   
2.
火灾烟气是火灾时所产生的气体和悬浮在其中的烟粒子的总称,是燃烧和热解产物的混合物。烟气量的大小取决于可燃物本身的燃烧性能、空气供给量等。火灾烟气具有缺氧、毒害、尘害、高温的特点,加上火场火灾烟气的减光性和恐怖性,使火灾烟气成为火灾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原因,为此防排烟工程的设计对建筑消防安全非常重要,实际烟气生成量计算是防排烟工程设计的理论基础,就目前一些文献对实际烟气量计算方法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个新的计算方法,对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得出结论认为,计算实际烟气量应从实际空气供给量是否过剩或不足两种情况分别进行考虑计算。  相似文献   
3.
"手指口述"工作法是近年来在国内部分煤矿企业中实施的一种安全生产工作方法,它通过手指目标,口述确定,强化了煤矿工人的安全意识和心理素质,防止了煤矿工人的误操作行为等,有效地提高了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4.
韩雪峰  邢春燕 《安全》2007,28(5):9-11
室内消火栓在消防灭火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诸多原因消火栓经常发生泄漏,影响其正常使用.本文对室内消火栓的密封机理及其失效原因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三角沟槽泄漏模型并进行了简化,最后从结构和使用上提出了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防治煤矿冲击地压,或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冲击地压事故造成的损失,提出了一种矿用六边形折痕吸能防冲构件,构件防冲体现在构件被压溃过程中吸收冲击能、压溃空间给煤岩提供了一定的能量释放空间和构件恒力变形阶段为液压阀打开提供了时间.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了不同壁厚、不同凹角宽度、轴向“堆积”不同模块个数的构件的吸能特性,并与常规六边形薄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折痕引入能有效降低常规六边形构件的峰值载荷、载荷波动系数,提高能量吸收和增加冲程效率,验证了折痕构件的有效性.六边形折痕构件具有较高的冲程效率,模块凹角宽度及壁厚对冲程效率、吸能评价指标影响较小.载荷波动系数随壁厚增加而降低,构件的峰值载荷、平均压溃载荷及吸收能量随壁厚增加而增加.模块凹角宽度对构件的防冲性能影响较大,应选择合适的模块凹角宽度.随“堆积”模块数增加,峰值载荷降低,反力波动增大.防冲构件与现有液压支柱结合使用能提高支柱的防冲性能.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高层建筑火灾条件下的人员安全疏散问题,构建了高层建筑火灾初期的垂直疏散模型,并提出2种疏散策略.策略Ⅰ:电梯停靠层以下全部用楼梯疏散,停靠层及以上楼层用电梯疏散;策略Ⅱ:各楼层人员按不同比例通过电梯进行疏散.然后通过调用随机函数,在一个动态运行模式下求解模型,分析停靠层、楼层人数及电梯疏散人数比例对疏散效果的影响,得到2种策略条件下的近似最优解.分析楼梯、电梯的疏散规律,得出楼层人数、电梯停靠层和电梯疏散人数比例对疏散效果的影响并非单一的线性关系:楼层人数较少时,随楼层的增加,电梯疏散更具优势;楼层人数过多时,电梯、楼梯的疏散效果都不明显,此时需要合理确定通过楼梯、电梯疏散的人数比例才能提高疏散效果.比较2种策略发现,策略Ⅱ疏散时间更短,而策略Ⅰ在现实中的运行能力和可操作性更强.  相似文献   
7.
生产装置的"假液位"现象严重影响了工业生产过程的正常运行。为此,运用软测量思想建立数学模型,监测直接测量结果,防止假液位的发生,保障生产安全。通过比较机理建模法与基于数据驱动建模法的优劣,提出采用PSO-SVM法建立数学模型,并以SBR泄料槽液位的监测为例进行分析。以集管进料压力P_1、泄料槽入口温度T_A丁二烯分离系统压力p_O这3个量作为辅助变量来预测泄料槽液位L。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符合良好,具有较强的预测性能,能够较好地对SBR泄料槽液位进行监测,有效避免SBR泄料槽假液位的产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