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废物处理   2篇
综合类   3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用碳酸钾(K2CO3)溶液活化法成功地制备改性小麦秸秆。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静态吸附试验对改性前后样品的组成、形貌和吸附性能进行表征和测定,对比了秸秆改性前后的结构和组成变化。结果表明:改性后小麦秸秆半纤维素被部分溶解,出现了多孔疏松的结构。改性小麦秸秆用量、溶液p H和亚甲基蓝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有助于改性小麦秸秆对亚甲基蓝吸附速率的提高,吸附类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模型且属于拟二级动力学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2.
用30%(w)H2O2溶液氧化处理活性炭(AC),再以三聚氰胺为含氮前驱体经高温处理制得氮掺杂AC催化剂。采用催化湿式氧化(CWO)法去除草甘膦废水中的有机磷(OP),将其彻底氧化降解为PO43-,再利用Ca(OH)2沉淀法去除总磷(TP)。表征结果显示:氮掺杂改性可在AC表面形成多种含氮碱性官能团,从而提高其对OP的催化氧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和的工艺条件下(130 ℃,1 MPa),该催化剂对不同来源废水的OP去除率均高于90%;当m(Ca(OH)2)∶m(TP)为20时,Ca(OH)2沉淀可有效去除CWO出水中的TP,最终出水TP质量浓度小于5 mg/L,可有效缓解后续生化系统除磷的压力。  相似文献   
3.
三维电极法处理钻井废水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取电化学法处理某钻井废水,考察了三维电极系统处理钻井废水时,废水浓度、电流密度、处理时间、电解质浓度和pH值对废水COD降解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三维电极法处理钻井废水效果显著;增大电流密度、提高电解质浓度和延长处理时间能使COD去除率提高;最佳pH值为9。正交实验得到最优水平组合为A2B3C2D3E4,在此条件下COD去除率为86.56%。  相似文献   
4.
用30%(w)H_2O_2溶液氧化处理活性炭(AC),再以三聚氰胺为含氮前驱体经高温处理制得氮掺杂AC催化剂。采用催化湿式氧化(CWO)法去除草甘膦废水中的有机磷(OP),将其彻底氧化降解为PO_4~(3-),再利用Ca(OH)_2沉淀法去除总磷(TP)。表征结果显示:氮掺杂改性可在AC表面形成多种含氮碱性官能团,从而提高其对OP的催化氧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和的工艺条件下(130℃,1 MPa),该催化剂对不同来源废水的OP去除率均高于90%;当m(Ca(OH)_2)∶m(TP)为20时,Ca(OH)_2沉淀可有效去除CWO出水中的TP,最终出水TP质量浓度小于5 mg/L,可有效缓解后续生化系统除磷的压力。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MVR高盐废水蒸发结晶系统的模型并对其过程进行模拟,模拟结果与现场数据吻合较好。同时分析了工艺参数压缩比、系统操作压力对能效比COP和强制循环加热器传热温差的影响,获得了优化工艺参数,压缩比为1.7~2,蒸发结晶器操作压力为45~60 k Pa。该研究结果对优化MVR蒸发结晶系统过程参数以实现高盐废水节能零排放处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硝酸纤维素膜(NCM)作为一种新型环保材料,在光激发下可产生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促进污染物降解. 为研究NCM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的光解效果及影响因素,采用模拟太阳光源,考察了3种反应体系、光谱区间、APAP浓度、光照强度、温度、溶液pH以及水体成分等因素对光解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APAP在纯水中几乎不发生光解,而在NCM体系中其光解速率常数为2.85×10?3 min?1;模拟太阳光源的UVA、UVB和可见光(Vis)波段均能促进APAP的光解,其中UVA波段对APAP光解的贡献最大. APAP的光解速率与其浓度呈负相关,低浓度APAP的光解效果更好. 在一定范围内,APAP光解速率与光照强度呈正相关,且随反应温度的增加而增大. 弱碱性环境更有利于APAP的光解,当pH=8.0时,APAP降解率为73.72%,降解效果最佳. 水体中NO3?、Cl?、SO42?、CO32?、Mg2+、Ca2+和可溶性有机质(DOM)浓度的增加可以促进NCM对APAP的光解. 研究显示,光激发下利用NCM降解APAP反应迅速且效果显著,可为APAP的去除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