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60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油田的勘探开发过程主要由地质勘探、钻井、试油、采油 (气 )、井下作业、油气集输、储运和工程建设等环节组成。其中大部分是在野外分散进行 ,相对而言自然环境和工作条件都比较恶劣。而且生产方式特殊 ,产品易燃易爆 ,工艺多种多样 ,这些都给石油工业安全生产带来了许多麻烦和难题。中原油田在各基层队开展的“周一”安全活动已伴随着油田的勘探开发进行了近20个年头 ,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模式。这一活动前移了事故关口 ,有效控制了事故发生 ,为全油田安全生产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1具体做法首先油田规定每周一任何单位不得…  相似文献   
2.
改性粉煤灰处理校园生活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粉煤灰进行了酸性改性和碱性改性试验,并用碱性改性粉煤灰对校园生活污水进行了室内小试和野外中试。结果表明:处理后污水中BOD5、COD、SS、NH4+-N、TN、TP、总大肠菌群数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5.2%、68.2%、85.4%、74.3%、45.6%、53.3%、95.4%,pH值略有升高,出水能达到污水综合排放二级标准,可进行回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带支撑基坑围檩受力性状的分析,提出支撑与围檩正交、斜交分别对应的几种基坑围檩轴力分布形式,并以武汉市凯德广场古田项目为例,从实测数据出发,分析了基坑围檩轴力的变化规律,在对基坑内支撑平面有限元计算中设置在围檩上的边界条件的特性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使用数值模拟手段对基坑围檩轴力进行了计算与数值模拟验证。结果表明:与开挖工况一致,围檩轴力呈现"两阶段"增长过程,地下室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围檩轴力趋于稳定;桩(墙)平行于围檩走向的切向约束客观存在,本例中围檩轴力呈现梯形交替递增分布形式;桩(墙)对围檩的约束方向包括切向和法向,其约束形式表现为线约束和弹性约束。  相似文献   
4.
李松 《环境教育》2007,(10):37-39
"创模"开展十年以来,涌现出许多有突出成就的模范城市。如何成功创模,发挥城市环保对城市整体建设的推动作用,总结其中的经验,发扬创模糊神,是十分必要的,我们来的看看从"创模"中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生活垃圾填埋场的纳滤膜浓缩液和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协同处置中淋滤条件对氯盐和重金属溶出效果的问题,采用北京市某生活垃圾填埋场的纳滤膜浓缩液在不同液固比和酸碱条件下淋滤北京市某生活垃圾焚烧厂的焚烧飞灰,探讨氯离子溶出及重金属的迁移特性. 结果表明:在液固比为12∶1、8∶1和4∶1条件下,焚烧飞灰中氯离子的总溶出率分别为81%、76%和61%,液固比越大,导致填料高度越低,氯离子溶出越充分;在液固比为4∶1条件下,纳滤膜浓缩液pH分别为3.20和10.70时,氯离子可与含氧阴离子竞争吸附位置,导致氯离子的总溶出率较未调节pH时大幅提升,增幅分别为81%和83%;不同液固比和酸碱条件下,采用XRD对淋滤灰渣分析发现,淋滤灰渣中均未检测到NaCl和KCl的矿物相. 改变纳滤膜浓缩液的pH为3.20和10.70后,淋滤灰渣中重金属Pb、Zn、Cu、Cr、Cd和Hg的浸出浓度均满足《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浸出毒性鉴别》(GB 5085.3—2007)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标准限值要求. 研究显示,纳滤膜浓缩液淋滤飞灰可脱除焚烧飞灰中的氯盐及部分重金属,淋滤灰渣经热处理后可焚毁截留纳滤膜浓缩液的有机物,热处理后灰渣有望实现安全资源利用.   相似文献   
6.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内涵入手,探讨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阐述了喀什市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要制定科学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新村规划。创新投入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合理配置农业土地类型,尝试土地流转,集约节约用地,建设农村中心村,统筹土地利用,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模式。通过优化喀什市土地资源配置,确保新农村高效、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当地农业废弃物荞麦壳为原料,用硝酸改性后负载磁性Fe3O4,得到一种易于分离的吸附剂荞麦壳磁性炭。在空气为载气的氛围中,用SHMADZU DTG-60差热-热重分析仪得到荞麦壳的最佳热解温度为589℃,XRD分析结果表明磁性荞麦壳炭晶体构成主要由半晶体涡轮层碳和一些矿物质组成,并检测到了Fe3O4的特征峰,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表明磁性荞麦壳炭表面在3 426 cm-1较宽的吸收峰为磁性物质与荞麦壳炭缔合形成的—OH。探究了在不同影响因素下荞麦壳磁性炭对水中Cr(Ⅵ)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当pH值为5、Cr(Ⅵ)浓度150 mg/L、吸附时间为150 min、荞麦壳磁性炭对Cr(Ⅵ)的去除率达到98.3%。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对该吸附过程进行拟合,发现磁性荞麦壳炭对Cr(Ⅵ)的吸附更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8.
严云  杨公秀  李松  刘洪 《环境工程》2018,36(3):138-142
以农业废弃物核桃壳为原料,用Fe Cl_3和Zn Cl_2作为活化剂,在500℃马弗炉中采用高温煅烧活化法制备核桃壳磁性活性炭。对核桃壳的热解温度进行分析,同时对制备出来的磁性活性炭进行粒度表征,并测定官能团。核桃壳磁性活性炭制备的最佳条件为:活化时间为120 min,活化温度为500℃,m(核桃粉)∶m(Fe Cl_3)∶m(Zn Cl_2)为20∶1∶10,液固比为2∶1。经测定,核桃壳磁性活性炭比表面积为3 266.50 m~2/g,粒度主要分布在0.50~1.00μm,核桃壳磁性炭表面具有CO键、C—H键并负载有磁性物质Fe_3O_4。  相似文献   
9.
乙醇对硫酸盐还原-甲烷发酵效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琦  刘波  闫懂懂  李松  陈泽智 《环境科学》2009,30(3):924-929
针对硫酸盐还原菌(SRB)、产酸菌(AB)和产甲烷菌(MPB)的生态位特征,采用两级厌氧与循环气提吹脱工艺,以蔗糖和乙醇为有机底物(COD为6 000 mg·L-1),在不同COD/SO2-4时分别研究了底物中乙醇浓度对硫酸盐还原、有机物去除和甲烷发酵效率的影响,以及系统的硫化物吹脱效果和最佳回流率.结果表明,乙醇的添加可以促进SO2-4还原,并使COD/SO2-4降低产生的竞争性抑制作用减弱,SRB、AB和MPB菌群处于良好的协同代谢状态.乙醇/SO2-4从0提升至2后系统的处理效率明显改善,COD/SO2-4为12、 6和4时的SO2-4还原率分别由7.7%、 8.1%、 14.1%提高为84.7%、 87.6%、 82.5%,COD去除率由83.3%、 76.5%、 69.6%提高为92.8%、 93.5%、 89.7%,CH4/COD由225.7、 204.6、 178.6 mL·g-1提高至278.5、 253.7、 236.1 mL·g-1.系统经10倍回流水稀释及气提吹脱30%~55%的硫化物后,硫化物浓度分别低于27.8、 38.4、 52.4 mg·L-1,有效地抑制了H2S的毒性作用.但回流率偏大(20倍)使底物浓度梯度过低,SO2-4还原率下降;回流率偏低(5倍)使污泥床无法充分膨胀,COD去除率降低.  相似文献   
10.
森林火灾地面扑救的最佳路线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向东  李松  林其钊 《火灾科学》2004,13(4):235-240
建立了森林火灾地面扑救方式(直接扑救、间接扑救和平行扑救)的最佳扑救路线的数学模型,设计了模型的计算机数值求解算法。给出了匀速扩张的椭圆形火场的一个算例,从其计算结果中导出的一些实用的结论与以往用解析方法得到的结论是一致的,以此初步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