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1篇
基础理论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1998年长江大洪水与大气环流和海温异常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概述了引起1998年长江大洪水的雨情,从天气气候角度分析了1998年长江流域降水异常偏多的原因。指出了最直接的原因是副高移动的反常,特别7月15日以后副高突然南撤南海季风爆发晚,南亚和东亚季风强度偏弱、夏季赤道辐合带偏弱热带地区台风生成少、生成时间晚,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降水变化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全面分析了湖北省72个气象台站自建站有观测记录以来的降水资料后,发现全省降水差异较大,分布不均;不同年代之间降水变化亦存在一定的差异。东部和江汉平原60,70年代偏少,80,90年代偏多,鄂北,三峡河谷和鄂西南50,70和90年代偏少,60,80年代偏多,全省平均为70年你偏少,80年代偏多。1980年以来东部地区降水偏多,降大雨以上的日数增多,西部地区则相反。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连阴雨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农业气候角度,重点讨论湖北春秋雨季连阴雨的时空分布,形成原因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首次较为系统地利用模糊聚类方法对湖北省连阴雨进行分区,对各区连阴雨的时空变化规律作了较深入的探讨。最后找出影响湖北省连阴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是北方冷空气的频繁活动。用回归分析方法找出连阴雨与我省西部北部上空500hpa高空环流指数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按诊断与推荐综合系统(DRIS)标准建立的常规方法.通过比较低产和高产组叶片N、P、K、Ca、Mg养分含量以及两元素间的养分比和养分积,初步筛选出N/P、N/K、N/Ca、N/Mg、K/P、Ca/P、P/Mg、K/Ca.K/Mg和Ca/Mg作为DRIS参项,并初步提出紫花芒果DRIS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5.
火电企业的废弃物——粉煤灰,可以制备极具利用价值、理化特性优异的粉煤灰空心微珠及其系列中间产物,由此可实现多种高附加值的利用.本文通过调整并优化火电生产工序,实现了多产业生产技术的组合,综合利用资源,将一次能源转换为电能的同时生产粉煤灰空心微珠及其系列中间产品,拓宽了火电产业链,实现了低废生产,同时增加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煤层瓦斯形成的构造地质条件及瓦斯灾害预防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煤盆地的地质构造条件是研究煤层瓦斯形成、富集区分布规律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我国含煤盆地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分析,及储层、盖层中构造裂隙对煤层瓦斯控制因素的研究,阐明了中国大陆是一个由若干陆块和褶皱带组成的复合大陆,煤盆地构造稳定性差,煤层瓦斯赋存条件复杂,这是造成煤层瓦斯突发的根本原因;我国煤盆地大都经历了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运动,煤盆地受到不同程度的改造,影响了煤层瓦斯的保存条件;弱改造型煤盆地的瓦斯含量较高;强改造型煤盆地瓦斯含量较低。同时指出,面对煤矿瓦斯灾害事故的频繁发生,必须加强对瓦斯事故发生机理等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加强生产、技术人才的培养,坚持“先采气,后开矿”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导在8N硫酸介质中溴化铜与罗丹明3B形成离子缔合物可被苯萃取,表现克分子吸收系数8.9×10~4(565nm)比耳定律符合范围为0.01-0.6微克/毫升,在有机相中的多元络合物至少稳定24小时,本法选择性好,不用分离和富集可直接测定生物样中微量铜。  相似文献   
8.
我国油气资源与发展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油、气资源的消费量逐年增加,我国现已成为世界上第二位油、气消费大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40%,石油战备储备不足,难以应对动荡的国际形势.因此,21世纪我国油、气资源发展的战略是:大力开发天然气生产业;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开拓国际原油市场,分享世界石油资源;扩大老油田的资源与提高能源效率并重.  相似文献   
9.
生态型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生态型煤矸石综合利用生产方法和优势分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