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1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分析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以Arc/Info为平台,使用矢量数据建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模型的方法,并与使用栅格数据的评价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使用矢量数据的评价模型具有运算结果精确度高、修改方便、效率高、操作过程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以陵水海滨风景名胜规划区为研究区域,通过调查主要生态敏感问题,选取基本农田、生态保护林、自然保护区、河流水库、道路等主要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以Are/info为平台,以矢量数据为数据环境,创建了生态敏感性评价模型。结果显示,20.28%和29.37%的规划区处于较敏感区和敏感区,8.85%旅游设施用地和9.54%旅游服务用地处于敏感区。最后提出了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保护生态敏感目标的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了评估反应体系发生热失控时引发3-甲基吡啶-N-氧化物分解的可能性,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 Q20)对3-甲基吡啶-N-氧化物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催化分解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Kissinger法和Starink法计算热分解反应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根据得到的活化能,计算3-甲基吡啶-N-氧化物在不同温度下到达最大反应速率所需要的时间(TMRad),结合可能性评估判据进行评估。结果表明:3-甲基吡啶-N-氧化物的分解由两部分组成;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活化能较为接近;当冷却失效,反应体系热失控温度达到448 K时,3-甲基吡啶-N-氧化物发生分解的可能性为高级,当温度为433~443 K时,可能性为中级,而当温度低于428 K时,可能性为低级。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级氧化(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 AOPs)技术去除水体中的药物及个人护理品(PPCPs)污染物,选取PPCPs中的典型物质萘普生(NPX)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在UV/氯体系中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在UV/氯体系中,NPX的降解遵循拟一级动力学模型。氯剂量越高,溶液pH越低,越有利于NPX的降解;不同水基质种类对UV/氯工艺降解NPX的效果有不同影响,HCO3-和HA的存在抑制了NPX的降解,而Cl~-的存在明显促进了NPX的降解。UV/氯工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处理PPCPs的技术,但与直接氯氧化相比,UV/氯工艺会有生成更多消毒副产物的风险,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热区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现状,从国际贸易、生态安全、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安全方面分析了外来有害生物人侵对热区农林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6.
红厚壳在海南岛的分布及其生长习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红厚壳在海南岛一直是适应性强,分布广泛的珍贵植物资源。调查结果表明,在经济建设,农业土地开发等压力下,海南岛的红厚壳植物资源正日趋减少,目前仅在琼山,文昌等地区还保留较丰富,南部地区已绝迹,西部地区也难以见到。  相似文献   
7.
GIS支持下的重庆市自然灾害综合区划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自然灾害系统理论从孕灾环境、自然致灾因子和承灾体3个方面分别选取评价指标.通过GIS分析分别得到了重庆市孕灾环境敏感度图、自然致灾因子危险度图和区域承灾体脆弱度图。将孕灾环境的敏感度图、自然致灾因子的风险度图和承灾体的脆弱度图在GIS软件中进行叠加分析,得到重庆市自然灾害区划的基本单元。经过对基本单元属性数据库的数据处理,根据拟定的区划原则,采用“自下而上”的区划定量分析方法并结合“自上而下”的区划方法对重庆市自然灾害区域分异进行分析,并进行自然灾害综合区划,得到四个自然灾害区。最后分别论述了每个自然灾害区的自然灾害、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的情况。通过对自然灾害基本单元的确定、空间单元属性信息和空间单元分布的相互关系以及区划综合评价指标方面的探索,以期为重庆市的区域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促进重庆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确定性系数分析方法的秭归县滑坡易发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坡易发性研究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以三峡库区秭归县为研究区域,选取坡度、高程、岩性、土地利用、距水系距离等滑坡因子,采用确定性系数方法分析了滑坡关于各影响因子的易发程度。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滑坡易发性评价与制图,根据自然间距分类方法将评价结果分为极低、低、中、高和极高5个等级,它们依次占研究区域面积的8.80%,18.89%,25.62%,25.07%和21.62%。评价结果表明,极高和高易发区主要分布于长江干流与支流两岸,与实际分布情况吻合,研究结果对防灾减灾工作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主要蔬菜产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调查了广东省20个市(县)52个主要蔬菜产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并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二级标准为评价标准,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56个蔬菜产地土壤样品中Cd、Hg、As和Cr的超标率分别为9.62%、3.85%、0.64%和0.64%,Pb未出现超标;有8个蔬菜产地土壤重金属处于轻污染,13个蔬菜产地土壤重金属处于警戒限,其余蔬菜产地土壤重金属均在安全范围内.蔬菜产地土壤Cd污染最为普遍和严重,其次是Hg和As,且Cd的变异系数为103.67%,预示蔬菜产地土壤可能受到Cd的点源污染.珠江三角洲地区蔬菜产地土壤重金属含量普遍高于其他地区,粤西和粤北地区个别蔬菜产地土壤重金属超标.  相似文献   
10.
1961~2010年中国大尺度区域暴雨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时间大范围的区域暴雨作为一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是人民生产生活的一大威胁,已成为社会和学界的关注焦点之一,亟需研究中国长时间序列区域暴雨的时空演变特征。通过定义的区域暴雨事件,选取持续天数、影响站点数、最大日降雨量和最大累积降雨量4项指标,统计分析了1961~2010年中国区域暴雨的时空变化格局。结果表明:在空间格局上,1961~2010年中国区域暴雨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漠河至云南腾冲一线以东的东部沿海季风区,而西北内陆则无区域暴雨发生;在省际分布上,多集中发生在以广东为首的东部沿海省市;在时间序列上,中国区域暴雨存在准10a(6.5a和13a)的周期振荡,以1997年前后年份发生次数较多,年内多集中在5~9月,且4项指标均在6月份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