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环保管理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试验研究表明,当早稻收获时间作晚稻才开始幼穗分化,即适宜早、晚稻出穗开花之间有60多天的时间,种植双杂间作稻就可获得好的收成,效果、效益都很显著。1992年用D 优287间汕优63,在达县永进乡的示范田中个别田块产量已达15t/ha,而盆地丘陵区适宜早、晚稻出穗开花之间的时间多数地区不到70天,种植双杂连作稻有困难。且双杂间作稻在抗灾增产,合理利用农村劳动力,提高稻田复种等方面优于双杂连作稻。因此,四川盆地丘陵区的中稻→冬水田在耕作改制中发展部分双杂间作稻是恰当的,其范围在巴中、盐亭、简阳一线以南海拔400m 以下的广大丘陵区。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中稻→冬水田近2000万亩,集中分布于盆地丘陵区,资源丰富。为发挥它的增产潜力,将中稻改为“双杂”间作稻,增产极显著。其中威优49间汕优63,双行间作,早稻科距8cm、窄行15cm、宽行49cm 中嵌插2行晚稻的小区,亩产728.0~776.9kg,比同田毗邻的汕优63中稻增产31.4%~45.0%,增加纯收入56.46元,为丘陵区中稻→冬水田的合理利用开辟了一条很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4.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