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以太湖底泥沉积物为菌源,分离筛选到两株氨化菌,分别命名为AB-1和AB-2。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及16S rDNA分子鉴定,确定菌株AB-1和AB-2分别为三叶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igulae)和节杆菌(Arthrobacter sp.)。相同条件下,两种菌都以1%接种量接种至有机氮中培养70 h,结果表明菌株AB-2去除有机氮的效率高于AB-1,去除率为83.15%,而菌株AB-1的去除率仅为67.33%。所分离的AB-2菌株对于湖泊富营养化治理中改善水质环境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太湖不同湖区CH4释放特征与释放潜力差异,采用水-气界面甲烷排放通量测定和室内厌氧培养,结合沉积物理化因子对太湖沉积物CH4释放特征及其释放潜力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湖区水-气界面CH4排放通量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湖区、不同深度沉积物中CH4释放潜力也存在明显差异,且CH4释放潜力与含水率和总有机碳呈正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太湖沉积物产CH4潜力最大的途径为甲基途径,且主要集中在沉积物10~35cm深度。由此可知,太湖是CH4排放的净产生源,含水率、有机质和盐度等环境因子的差异以及沉积物深度均会影响沉积物甲烷排放和释放潜力,从而对太湖沉积系统的碳循环以及局部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