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环保管理   3篇
  200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青海高原环境演化及生态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怀念  石蒙沂  李生荣 《青海环境》2003,13(4):162-163,174
通过对青海高原的形成、演化及其现状的分析认为,青海高原近些年来生态环境状况恶化趋势发展,改善区域的经济、交通状况,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可使本区生态环境发展趋势逆转并走上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1985年3月至11月末,即从生长季初持续到休眠时期,我们在美国新英格兰的落叶混交林里,对地表以上0.05、0.2、3至12m的CO_2浓度,进行了有计划的、系统的连续观测。数据经过了与处在北半球而代表全球大气CO_2水平的夏威夷冒纳罗亚地区对比。结果表明,林内所有测点CO_2浓度的季节变化与日变化剧烈。在生长季节,林内CO_2的平均水平,一般高于冒纳罗亚的空间。CO_2最高水平在林内底层附近12m处水平最低。休眠季节,林内每天的CO_2水平,在每天的所有时间和所有测点高度上,均基本相同和稳定少变。然而在生长季节则每天的中午时期CO_2浓度最低,特别是在12m的高处。因此,这一研究证明,林内的CO_2浓度与空间大气相比可能是完全不同的,而幼苗、幼树、以及成年树木由于它们对光合作用,生长和水分的利用可有不同的反应,故可经受不同的CO_2环境。而且,单株树木在伸向冠层生长时,同样可以经受这不同的CO_2环境,它的各个不同组成部位也可生长在不同的CO_2大气层中。  相似文献   
3.
1.基本情况共和盆地位于青海南山和鄂拉山之间的黄河与沙珠玉河谷盆地,海拔2880米,年降水量250毫米,属半干旱草原向干旱荒漠草原过渡的沙区地带。共和盆地使用沙障固定治理流沙已有20多年历史,控制流沙达数万亩。控制区的植被由原来的沙米、虫实、猪毛菜等一年生草本,逐渐由沙蒿、柠条等多年生草本和小灌木所代替。植被覆盖度也由原来的不足15%,提高到现在的60%以上。通过沙障的设置,加大了沙丘表面的粗糙度,有效控制了风沙侵蚀,有利于沙生植被的更新演替。本区先后试验过麦草沙障、沙蒿沙障,粘土沙障,高杆沙障,沥青毡沙障等。其中,效果较好的是沙蒿沙障和粘土沙障。 2.沙障设置后的效益分析设置正确的粘土沙障经数场大风吹拂之后,埂间便产生一定的风蚀,两埂间的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