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油气田开发地下水环境监管面临的形势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根据国家相继出台的《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地下水环境监管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要求,分析了油气田开发存在的主要地下水环境风险:采油污水回注/回灌风险,油水井固井中套管损坏等造成的对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油水管道泄漏风险,固体废物处置设施渗漏风险。提出了在面临新的地下水环境监管形势下,油气田开发应采取的对策与建议:应进行地下水环境质量调查,并将其纳入HSE信息系统管理;建立健全地下水环境监管控制体系;在油气勘探开发中,防范地下水污染;加强开发项目前期地下水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开展地下水污染修复与防控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2.
我国页岩气开发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页岩气作为一种重要的非常规新能源,已成为我国油气"十三五"规划的重点目标之一。文章借鉴美国、加拿大和欧洲多国的页岩气开发经验和教训,指出页岩气开发过程存在的生态破坏、水污染、甲烷泄漏、噪声污染、固体污染等潜在环境风险。压裂取水对区域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影响、压裂返排液对地下水环境的潜在影响、危险废物废弃油基泥浆和油基钻屑的环境风险等对我国页岩气可持续发展提出严峻考验。为此,我国相关部门正在加快相关环保技术研究、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制定、实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逐步加强对页岩气开发过程的环境监管,完善全过程监管体制。  相似文献   
3.
输气管道发生事故后将导致甲烷大量泄漏,存在发生窒息的危险。文章依据甲烷的体积占比,对标准状态下甲烷的窒息浓度进行了计算,并且对不同温度下的甲烷窒息浓度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确定甲烷的窒息浓度值,利于事故现场用仪器监测甲烷浓度,判断是否有窒息危险;环评事故后果预测时,判断事故发生之后是否会出现窒息浓度,并且确定窒息浓度范围;在环境空气压强不变的情况下,甲烷的窒息浓度值随着环境空气的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二者的关系并不属于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4.
最新发布的《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从暴露途径入手,针对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致癌和非致癌危害进行风险评估。文章根据污染物的物化性质对《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中的9种暴露途径进行了归纳,并以苯为例,利用导则附录G表中的推荐值对暴露量及其对应的致癌风险、危害商进行了计算,通过苯的致癌风险和危害商可接受水平反算出苯的土壤质量浓度,并与现行的各类土壤质量标准进行比较,确定HJ350—2007《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的A级标准可以作为评价土壤中苯的致癌风险和危害商是否可接受的标准值。  相似文献   
5.
自国家实施安全生产“四不两直”监督检查方式以来,其已日益成为各行业风险识别、隐患排查的 重要手段。油气行业生产工艺和过程较为复杂,一些环节存在较大风险,严格开展安全生产“四不两直”监督检 查成为促进事故防范的重要着力点。文章以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上游业务为例,系统分析了“四不两直”模式在各个层级安全生产监督检查领域的应用情况,总结出了油气行业处于严格监管阶段下的“四不两直”监督检查开展现状,并据此提出了一系列对策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在油田开发工程可能对水源地产生影响的三类事故,筛选出风险最大的事故是注水井井壁泄漏事故。采用地下水中污染物三维迁移转化模型和MODFLOW、MT3D模拟计算软件对某地下水水源地可能受到的石油类污染进行数学模拟,并针对模拟结果提出了污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东北地区长输油气管道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生态影响进行预测和分析,从工程建设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两个方面,阐述长输油气管道工程建设对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以及土壤所产生的生态影响,并从施工前期准备、施工期、施工后期恢复以及长期监测和管理等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油气长输管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特点浅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文章介绍了长输管道工程建设内容,重点论述长输管道工程特点以及对环境影响的特点,提出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和评价方法,并对目前该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隧道建设相当于在地下增加一条新的地下水排泄通道。隧道排放的施工涌水如果不加控制,将会造成区域地下水水位下降,使得影响半径范围内地下水露头减少,井泉、溪流水量等不同程度的减小或消失,从而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用水。文章以五陂石隧道为例,根据隧址区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及其水文地质条件,通过对隧址区涌水量计算,定量分析隧道建设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分析得出,隧道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隧址区原有的地下水径流及排泄条件,涌出的地下水以地表径流形式流失和浪费,使地下水系统失去平衡。最后,提出保护地下水环境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气体脱硫及胺液再生是油气田和炼厂重要的生产环节。胺液降解会导致产生的热稳态盐积累,严重影响脱硫及胺液再生装置的安全生产,必须及时去除。基于离子交换技术的胺液净化装置去除热稳态盐效果明显,经过70d的运行将热稳态盐浓度从6.3%降至1%以下,泡沫高度降至2.3cm,消泡时间降至1.8s,脱硫效果明显提高,对脱硫及溶剂再生装置的安全高效运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