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环保管理   3篇
基础理论   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汶川地震发生10年后,通过对极重灾区生态系统类型解译和地面植被样方调查, GPP、LAI反演,以及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和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测定与分析,综合评估了极重灾区植被和土壤恢复情况。结果表明:区域生态系统总体趋于稳定向好的恢复态势。2017年的裸露地表面积虽高于震前(2007年),但相对于震后(2008年后)已有所减少。从生态系统质量上来看:GPP、LAI均值在2014年以后呈持续缓慢上升状态,反映了区域生态系统总体良好的恢复力。但是部分在地震中损坏的森林生态系统,仍未恢复到原来状态。成都平原区域部分农田转变为城镇建设用地。至2017年,地震破坏迹地植物种类明显增加。但仍以蔷薇科、菊科和禾本科等先锋物种为主,与2009年的调查结果相似。地震破坏迹地的群落结构已得到了较好的恢复。垂直分层方面,除干旱河谷区域群落结构仅草本或灌草结合1个层次外,其余区域的群落结构已经形成乔木-灌木-草本3个层次;土壤肥力状况总体上对照点优于受损点,受损点土壤肥力状况仍呈恶化状态。地震造成的土壤裸露,加速了矿化过程,短期内受损点速效营养元素含量的增加,长期来看将导致营养元素的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在加强地质灾害监管,预防次生灾害的基础上,龙门山前华西雨屏一带,自然植被应坚持自然恢复为主。干旱河谷区域可以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采取适当人工恢复措施,同时注意改善土壤养分条件,促进植被恢复;城镇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国土空间管控,保护基本农田。同时,应加强对生态保护红线,以及包括基本农田在内的各级各类保护地的监管。  相似文献   
2.
食源性植物中全氟/多氟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inated substances,PFASs)的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为研究典型氟化工园区周边玉米中PFASs的污染特征,在辽宁阜新氟化工园区周边的农用土壤中采集19个玉米样品,分析了根、茎、叶及果实中17种PFASs单体的含量与组成,并结合相关性分析及Arc Gis软件阐明了玉米中PFASs的富集规律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氟化工园区周边农用地中玉米植株内总PFASs含量(∑PFASs)水平为15.88-620.7 ng·g-1,主要检出物质为短链(C≤6)PFASs、PFOA(perfluorooctanoic acid,全氟辛酸)和PFOS(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全氟辛烷磺酸)。(2)叶片是最具富集能力的器官。PFASs在叶片中总含量远高于其在根、茎及果实中含量。此外,碳链长度及官能团结构会影响玉米体内PFASs的含量。(3)PFOA与PFOS倾向富集在根部,而短链PFASs易在玉米植株内迁移。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PFASs在根系中...  相似文献   
3.
中国高浓度含氟水分布广泛且危害严重,水体除氟迫在眉睫.研发除氟效果好、价格便宜的吸附材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对水体除氟具有重大的意义.硅藻土(Diatomite)因其特有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作为一种新型的吸附型、环保型材料近年来在工业中已经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以硅藻土作为吸附剂对水体中的氟化物(F?)进行吸附研究,采用了SE...  相似文献   
4.
谭婷  傅尧信 《四川环境》2010,29(3):55-56,81
本文针对土壤酞酸酯测定过程中不同阶段(如采样、分析样品制备、仪器分析、空白样检测)的污染干扰,提出了对应的污染控制措施,以降低测定过程中的污染风险,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成都平原土壤铅污染及其评价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随机布点方法在成都平原采集了0~20cm耕层土样及20~40cm的底层土样共98个。分析了成都平原土壤铅含量状况,同时用地质累积指数法进行了污染程度评价,并对污染土壤的分布规律以及铅在土壤中的迁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成都平原大多数农田土壤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铅污染。在86个耕层土样中,只有20个样点没有受到铅污染。受铅污染的样点中,污染级别为1~4级,以1、2级为主,属无污染到中污染的过渡状态和中度污染。其中1级污染有33个样点(占总样点数的38.4 %),2级污染有30个样点(占总样点数的34.9 %)。个别样点已接近或达到了强度污染的水平。污染土壤的分布与污染源的位置关系密切,与土壤的理化性质也有一定的关系;铅主要累积在0~20cm的耕层土壤,同时也发生了一定的迁移,其数量与土壤理化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农业生产环境因素-化肥施用状况宏观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首次提出“区域化肥施用负荷”、“化肥施用相对生产力”、“化肥施用相对适宜度”等概念及研究方法,用于四川省化肥施用状况宏观分析。四川全省化肥施用量F=228.86kg/hm^2,全省21个市州中自贡、攀枝花、德阳、绵阳、遂宁、眉山、雅安和巴中等8个市F〉250kg/hm^2,其中攀枝花市达到457kg/hm^2;全省5个农业区中,成都平原区F值最高,达285.63kg/hm^2。四川省化肥施用负荷H=4704kg/km^2,自贡、德阳、遂宁、内江等4市H值是全省H值4倍以上,自贡、遂宁2市甚至达5倍以上;成都平原区、盆地丘陵区H值分别是17491kg/km^2和16309kg/km^2,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全省化肥施用相对生产力R=20.26kg,攀枝花市R=12.11kg,是全省最低的;盆地丘陵区R=20.16kg,其余地区R值均高于全省的。全省近10年平均化肥施用相对适宜度T=3.19作为评价基准,攀枝花市T=5.22,是全省最高的,属化肥施用高度过量;各农业区中,盆地丘陵区T=3.47,盆周山地区T=3.28,属化肥施用轻度过量,其余地区基本适宜。  相似文献   
7.
污染土壤的生态风险评估标准、方法和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生态风险评估的定义,国外在污染土壤生态风险评估领域的相关土壤标准、标准设置情况及其内容,生态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步骤,土壤-有机污染物变化及迁移暴露模型、农药根区模型、土壤模型、土壤迁移及变化数据库和模型管理系统、农药径流对地表水的污染模型、多介质污染物变化、迁移和暴露模型等计算机模型及其理论基础。尤其是美国环保署在这一领域的系列工作及其思路,为国内在这方面的工作和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