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7篇
基础理论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地貌对地质灾害的分布、类型、规模与危害等特征具有重要的影响,宏观及微观地貌指标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刻画其作用特征。应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详细解译崩塌和滑坡灾害,采用高精度DEM和滑动窗口技术提取地貌分维特征,并用其解析灾害分布的地貌特征。结果表明:灾害体的内部与后壁、前缘、侧壁和邻区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分异性,崩塌的微地貌分异特征较之滑坡显著,大型、厚层、老(古)崩塌及滑坡分异特征更为突出。计算地貌分维值可有效识别与其同时期的或更早的地质灾害,也可间接挖掘新发生灾害的微地貌复杂性和离散性。  相似文献   
2.
甘孜州东部是我国矿产资源富集区和生态地质环境脆弱区之一,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呈现出南优北差、西优东差的格局。据矿业历史及现状影响,建立承载力—矿业活动关系模式,将承载力分为正荷载、等荷载和超荷载三种状态。采用生态地质环境危险性与潜在损失承载体求积运算的方式获取风险值,并进行四级风险区划。风险空间分布大体呈现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形态,矿业活动区及其缓冲区、小流域、大流域都处于风险联动的系统内,风险区划与承载力区划成正相关关系。针对生态地质环境风险提出加强小矿有序开发、加强勘查和开发过程管理、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构建监测系统和加强矿山环境问题治理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植被变化监测与预测是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的重要手段。基于2003~2018年MODIS EVI遥感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拟合研究区EVI的动态变化速率,结合t检验方法判定EVI变化显著性,应用Hurst指数模型预测乌蒙山地区植被未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近15年植被总体趋于改善,变率为0. 004 9/yr,变化趋势曲线呈“双峰单谷”型,空间上呈“东北部高,中部、西南部低”的格局;(2)乌蒙山地区EVI极显著改善区域比重为61. 98%,显著改善和不显著改善区域约占全区面积的1/3,退化区域比重为5. 64%;(3)研究区植被以持续变化序列为主,占比约为59. 5%,持续退化约为0. 6%,反持续性改善约为25. 13%,反持续改善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北部、西南部和东北部等地,持续退化主要零星分布在城市区域;(4)研究区植被治理需加强监测,持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大生态工程,因地制宜地探索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结合植被未来发展趋势,需要统筹推进国土空间优化。研究结果将有助于认识乌蒙山地区植被的时空演化特征及未来发展趋势,有利于该区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植被变化。  相似文献   
4.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是国民经济的一项基础产业,具有基础性、原生性、公共性和不可替代性等特点.西部矿产资源在空间分布及开发活动中多与水电资源、农牧资源、旅游资源、林业资源等存在交叉与重叠,导致同一环境本底的不同资源开发的多重、链接作用,由此加重了环境负担,影响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部分矿区已出现较严重的地质生态环境问题,频发的...  相似文献   
5.
崩滑灾害在中国广大山区易发且危害严重,针对高位远程崩滑隐患难发现、易忽视的问题,结合其常见发育机理与滑塌后岩土体运动特征,发展了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判识与评估方法,并应用国产高分系列(GF)卫星影像,在茂县"6·24"特大崩滑灾害应急中进行实证。以遥感回溯的方式,查明灾前隐患上部裂缝发育特征及前缘地表形变迹象,并综合推断隐患岩体中部"锁固段"性状与应力方向;解译得到灾害滑塌、流动、刮铲、堆积和冲击的运动分段,发现1处新成的崩滑隐患,经体积估算与灾损评估,得出此次灾害总方量约1.41×107m3,受灾建筑面积约2.1×104m2,损毁耕地近30 hm2。遥感回溯与应急调查结果表明,高分辨率影像判识与评估方法可以有效解析高位崩滑隐患及灾害运动特征,可为大范围内同类隐患排查和灾害调查提供方法参考与范例,并促进GF等高分辨率光学卫星的地质灾害应用。  相似文献   
6.
金沙江流域地跨横断山断块抬升高山、高原褶皱隆起中一低山和四川盆地掀斜台陷深切丘陵三种环境地质域,地质环境复杂,地形起伏大,流域水平及立体气候变化明显,由此营造出复杂的生态地质环境系统。流域水资源储量丰富,是中国最大的水电能源基地,流域规划开发12座梯级电站。梯级电站的开发必然与流域的生态地质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作用的正负效应事关水电开发本身的安全,也维系流域乃至西部生态环境的安全,因此必须客观地评价流域生态地质环境现状,预测梯级电站修建后可能产生的影响。文章结合流域的生态地质环境现状,筛选出27个评价指标,将其分成斜坡(岸坡)稳定性评价子系统、水土流失与水库淤积评价子系统、生态环境演化评价子系统和人类活动评价子系统四大子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金沙江流域“水电工程开发对生态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系统”。最后, 利用该评价系统将流域划分为26个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片区,分述其现状和梯级电站开发影响。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甘孜州东部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甘孜州东部是我国矿产资源富集区和生态地质环境保护的核心区之一,解决区内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矛盾的出路之一在于查清面向矿业活动的生态地质环境质量. 通过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的历史研究和现状分析,应用目标分析法构建了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将其划分为目标层、类指标层和基础指标层,遴选并获取15个基础评价指标的图层信息,应用多源数据实现生态地质环境质量分级. 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空间分布为南优北差、西优东差;生态地质环境质量图斑长轴方向主要为北西和北东向;不同级别生态地质环境质量之间的顺次过渡或跳跃式过渡严格受地貌及断裂控制;生态地质环境质量是各要素多期次、综合性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龙门山地区属青藏高原东缘典型的山原过渡区,人地耦合作用的地貌梯度分异显著,研究建设用地扩张过程及驱动力可为生态地质环境保护提供参考.基于五期建设用地数据,获取建设用地扩张信息,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其扩张驱动力.研究表明:建设用地面积近20 a呈持续增长态势,增速具有"提速→减速→快速"波动变化的特征,扩张面积地域差...  相似文献   
9.
根据1976年松潘地震的经验,可预见未来较长时间内,"5-12"地震灾区泥石流防治的工程量十分巨大。针对目前泥石流防治工程流量计算中获取流域特征参数工作量大、低效等问题,本文在确定出研究区最佳分辨率为10m的DEM基础上,用MATLAB数学软件实现了目前较新的"三方向算法"洼地填充处理,消除了传统算法中河流"平行线"现象,较好保留原始地形信息,成功构建出水文地貌关系正确DEM(Hc-DEM)。提取出水网和相关流域等数据,经有机结合处理,并结合研究区泥石流特征,在苏保河泥石流沟上游设计一工程防治点,利用GIS技术成功实现了泥石流流域面积F、主沟长度L和主沟床平均纵比降J等参数的自动、快速、准确提取。在MATLAB平台下设计出暴雨洪峰流量和泥石流洪峰流量计算的自动算法,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最终实现泥石流流量的计算。研究表明,在泥石流防治工程流量计算中,多功能软件及优化算法的集成,可以快速有效的实现泥石流相关参数的自动获取和流量的智能计算,满足了日益增加的泥石流防治需求。  相似文献   
10.
安宁河是攀西地区的母亲河,安宁河谷是四川省的第二大粮仓,评价安宁河上游水质情况,对保障该流域的饮水用水安全和安宁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安宁河上游冕宁段干流及主要支流的32个采样点的地表水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关性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安宁河上游冕宁段地表水中各元素的来源,并利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重金属污染指数法和健康风险模型评价法对安宁河上游冕宁段地表水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征及其对人体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安宁河上游冕宁段地表水整体呈弱碱性,地表水中各元素的平均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As、Ni、Cr、Zn、Sb、Mo、Mn、Hg、Cu和Co, 43.75%的地表水样品中Hg单因子污染指数值大于1,其他元素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值远小于1,地表水水质整体处于清洁水平;(2)地表水中5种元素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Hg、Cr、As、Zn、Cu,其中Cu、Zn、As和Cr无污染,局部地段地表水存在Hg污染,地表水不同采样点的重金属污染指数(HPI)差异显著;(3)地表水中pH值以及Co、Cr、Ni、As、Cu和Mn等元素主要受到自然因素与人为活动的影响,地表水中Sb元素主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