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环保管理   7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心中的旷野     
大自然中荒野遭逢的厄运,或许根本上还是源自人类心中那片旷野的变质;就像现代都市里地面的硬化总是伴随着人的心肠硬化一样。所谓保护自然,所谓善待荒野,还必须首先从改善我们心灵的源头作出反省。  相似文献   
2.
鲁枢元 《绿叶》2014,(5):49-54
地球上人类社会的生态失衡、环境污染正在不知不觉地向人类的心灵世界、精神世界迅速蔓延。环境污染加剧了人类的精神污染,而日趋泛滥的精神污染则又孳生出更深重的环境污染。精神与物质之间的循环,已经陷入这样一个难以自拔的怪圈。自然环境的危机,其实还是人类内在的心理危机。生态平衡要走出进退维谷的境地,就必须引进一个"内源性调节"机制,通过渐进式的补偿,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解。而这个"内源"就是"心源",就是人类独具的精神因素。  相似文献   
3.
鲁枢元 《环境教育》2005,(11):51-55
本文认同地球已经进入“人类纪”这一学术界的最新判断,而且认为“人类纪”远远不仅是一个地质科学概念,同时也是一个跨越了人与自然的多学科的概念,一个全体地球人类都不得不密切关注的整体性概念。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纪”才是真正意义上“全球化”,一种充盈着生态学意味的“全球化”。而“精神圈”的存在则是“人类纪”的重要表征。人类在酿造了地球生物圈的种种危机的同时,也给地球的精神圈遗留下种种偏执和扭曲、空洞和裂隙。修补地球破碎的“精神圈”,是文学艺术在“人类纪”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4.
在波及全球的生态危机中,有一个显而易见而又未被充分关注的现象是:在自然生态系统蒙受严重损伤的同时,人们的精神状态也在随之恶化。雅斯贝尔斯把它叫作“技术进步中的精神萎缩”,“信念的普遍丧失,可以说是技术机器世界的控诉。人所取得的惊人进步使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支配自然,赋予物  相似文献   
5.
草魅     
小时候读白居易咏草的诗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便对草永远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甚至下农村劳动到庄稼地里除草时,看到一棵棵充满活力的小草在自己手下丧命。生命的汁液染绿了锄头的刃口,心中也总是充满了对于草们的哀矜与同情。庄稼或某些蔬菜,原本大约  相似文献   
6.
鲁枢元 《绿叶》2012,(1):64-69
法国著名思想家波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指出:奢侈消费已成流毒世界的"鸦片",并呼吁给消费社会附加一个掌控的灵魂。中国古代伟大诗人陶渊明,以其人生践历向世人说明消费并非幸福之源,唯有重视精神上的道德感召,遵循自然的戒律,才能在消费社会中拥有灵魂,并真正"诗意栖居"。  相似文献   
7.
鲁枢元 《绿叶》2008,(3):91-93
生态灾难作为非传统安全给人类造成的威胁正在超过传统的核战争、恐怖主义的威胁。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害片、灾难片,对丰裕社会的人们发出了强烈的生态警示作用。祖先天人感应的生态文明传统,迅速发展中生态危机的日重,召唤当代中国文学艺术家脱离生态神经不敏感,转向用包括影片在内的各种艺术作品培育和强化全社会的生态安全意识和行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