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近些年来,原位生物反应带技术在污染场地修复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原位生物反应带的修复效果直接受注入试剂与污染物接触效率的影响。应用GMS 6.0软件分别模拟研究了质量缩放因子(SFM)和体积缩放因子(SFv)对接触效率(Ev)的影响。结果显示,Ev与SFM和SFv均呈正相关关系,但当SFM>2.0时,SFM对Ev的影响较小;当SFv>1.5时,Ev的增加幅度降低,乳化油迁移性能下降。由此可见,研究质量缩放因子和体积缩放因子对接触效率的影响对原位生物反应带修复工程的设计、运行和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乳化植物油强化地下水中Cr(VI)的生物地球化学还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天然细砂模拟实验,利用乳化植物油作为电子供体,研究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对Cr(VI)的还原过程和机理.结果表明,乳化油可以使地下水呈弱酸性,反应体系pH值最终为6.59;并长期维持还原环境,Eh最终降低至-158.6mV.乳化油可显著促进土著微生物的异化铁还原作用,将细砂介质中的Fe(III)还原成Fe(II)并耦合去除Cr(VI).当反应进行到14d时,Cr(VI)全部被去除,反应第28d总铬完全被去除.Fe(II)的累积对反应体系中的氧化还原环境有重要影响.当实验结束时,Fe(II)浓度为44.40mg/L,乳化油消耗了48.9%.XPS和XRD表征分析反应后的细砂,结果表明生成的Cr(III)最终以Fe-Cr无定型态沉淀存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