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废物处理   1篇
综合类   6篇
基础理论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
以十八烷基三甲氧基硅烷为改性剂,对废陶瓷进行表面改性,使改性后的废陶瓷粒具有疏水性表而.考察了改性废陶瓷粒对工业废水的有机物去除作用以及对染料废水的脱色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改性废陶瓷粒径为1 -4 mm、改性废陶瓷加入量为500 g/L、吸附时间为30 min的条件下,造纸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42%,亚甲基蓝溶液的...  相似文献   
2.
不同氮磷比对藻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实验采用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对其在不同氮、磷质量浓度的人工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研究不同氮磷比对藻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营养盐在藻类生长过程中是重要的影响因子.在不同磷质量浓度条件下,藻类生长的最佳条件pp=O.07mg·L-1,且在磷质量浓度大于O.07 mg·L-1时,藻类生长状况要优于磷质最浓度小于0.07 mg·L-1时.在不同氮磷比条件下.藻类最佳生长条件为氮磷比等于40:1,藻类生长取决于氮的质量浓度.藻类生长对pH有重要影响.去除过量的氮磷等营养元素是防治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包气带水气二相流CO2运移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土柱实验装置模拟CO2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重点研究湿润峰处水、气二相间污染物转化实验土柱长1m,过饱和CO2溶液浓度为748mg/L.分析表明水相运移受对流、弥散、反应及水-气质量传输机制控制,气相运移受对流、扩散和水-气质量传输机制控制.对土柱中水气二相动态条件下的取样方法进行了探索,确定了CO2在渗透湿润峰水-气二相间分配系数为0.00061,表明水相向气相有一定传输,但不显著.可进一步为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安全评价及固体废物填埋处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定量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硝基苯类化合物在黄河小浪底至高村河段水体中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黄河中下游小浪底-花园口-高村河段表层水、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中10种硝基苯类有机污染物的含量.结果表明,水样中检测到8种硝基苯类有机污染物,其中孟州一干渠中硝基苯浓度最高,为8.426 8μg·L-1,但都没有超过国家标准(GB3838—2002).伊洛河的悬浮颗粒物中硝基苯类有机物的总浓度达164.382μg·kg-1.洛阳石化沉积物中硝基苯类有机物的总浓度最高,为14.718μg·kg-1.在三相(表层水、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中,硝基苯的含量最高.硝基苯类有机物在水、沉积物和悬浮颗粒物中的大体分布趋势为悬浮颗粒物>沉积物>表层水,沉积物中的污染物有再次释放到水体中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土壤胡敏酸对菲的吸附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来源的7种土壤样品及从中提取的胡敏酸(HA)对菲的吸附特征,应用元素分析仪和固相核磁共振光谱(CP/MAS^13C-NMR)对7种土壤样品中的胡敏酸进行了表征并计算其芳香度和脂化度.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来源土壤对菲吸附的Freundllich吸附系数(Kt)不同,其有机碳标化的分配系数(K IM)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另外,由于不同来源土壤中HA的结构和组成差异明显,土壤HA对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规律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土壤中HA对菲吸附过程的有机碳标化的分配系数(K oc)与土壤HA的芳香度具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生物活性炭降解2,4-二氯酚的特性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以普通活性污泥法和石英载体生物膜法为对照,研究生物活性炭对2,4-二氯酚(2,4-DCP)的吸附特征和生物吸附动力学,探讨生物活性炭去除2,4-DCP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使用粉末活性炭吸附2,4-DCP可行且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生物活性炭比活性污泥法、石英生物膜法的降解速率快,抗冲击负荷能力强,适合长期高浓度运行使用.且在生物活性炭系统中,除了活性炭吸附和生物降解作用外,活性炭对2,4-DCP还有氧化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7.
鼠李糖脂对微生物降解正十六烷以及细胞表面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陈延君  王红旗  王然  云影 《环境科学》2007,28(9):2117-2122
使用大庆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出的优势菌种(蜡状芽孢杆菌DQ01和芽孢杆菌DQ02),在实验室可控条件下,研究了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对微生物降解正十六烷以及降解菌生长、菌体表面疏水性和外表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鼠李糖脂可以提高正十六烷的降解率,48 h时蜡状芽孢杆菌DQ01和芽孢杆菌DQ02对正十六烷的降解率比未加鼠李糖脂的体系分别增加了8.1%和11.6%. 正十六烷培养基中的鼠李糖脂能引起菌体表面疏水性的明显增大,且低浓度鼠李糖脂的这种能力明显优于高浓度鼠李糖脂,蜡状芽孢杆菌DQ01和芽孢杆菌DQ02分别在加入0.4 mmol/L和0.2 mmol/L鼠李糖脂时疏水性最大. 尤其是芽孢杆菌DQ02在对数生长后期BATH(bacterial adherence to hydrocarbon)达到44%,远大于未加鼠李糖脂时的BATH. 但在葡萄糖培养基中鼠李糖脂并没有明显影响菌种的生物量和BATH. 另外,加入鼠李糖脂后, 2株菌的培养基接触角比未加鼠李糖脂的培养基接触角均减小了约一半. 未加入鼠李糖脂的菌体细胞表面比较光滑,且菌体之间独立生长,而加入鼠李糖脂后影响了降解菌的外表形态,菌体细胞表面略显粗糙且相互粘连,有助于细胞与疏水性有机物的接触.  相似文献   
8.
锑矿区土壤中锑的形态及生物有效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何孟常  云影 《环境化学》2003,22(2):126-130
通过室内模拟对锑矿区土壤中锑的分布、存在形态及生物有效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锑矿区土壤中含有高浓度锑污染 ,其存在状态主要以残渣态为主 ,其次是Fe/Mn结合态、有机 /硫化物结合态和碳酸盐结合态 ,可交换态和水溶态占的比率最小 .不同溶剂对锑的提取率不同 ,NH4NO3对锑的提取率最高 ,其次是EDTA ,HAc和H2 O ,NH4OAc对锑的提取率最小 .土壤中锑主要以五价锑的形态存在 ,几乎占总锑量的 90 %以上 .土壤中生物可利用态锑的浓度比较高 ,一般在 2 5— 1 3 2mg·kg- 1 ,中等可利用态占土壤总锑的1 6 2— 8 2 6 % ,生物不可利用态锑的浓度占 88 2— 97 91 % .  相似文献   
9.
利用土柱实验装置模拟CO2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重点研究湿润峰处水、气二相间污染物转化实验土柱长1m,过饱和CO2溶液浓度为748mg/L.分析表明水相运移受对流、弥散、反应及水-气质量传输机制控制,气相运移受对流、扩散和水-气质量传输机制控制.对土柱中水气二相动态条件下的取样方法进行了探索,确定了CO2在渗透湿润峰水-气二相间分配系数为0.00061,表明水相向气相有一定传输,但不显著.可进一步为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安全评价及固体废物填埋处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定量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