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5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2021年   2篇
  200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在兼氧条件下,利用厨余垃圾厌氧发酵液调节反硝化系统的碳氮比(COD/TN,C/N),并考察了其脱氮性能.结果表明,不同C/N条件下,反应系统均未出现有机物的积累,但高C/N条件下的亚硝酸盐最大积累浓度和积累速率高于低C/N;随着进水C/N的增大,反应整体脱氮率和反硝化速率不断增大,当C/N为13时,反硝化速率达到了最大值,为9.79mg/(gVSS·h),其脱氮率超过95%;相同C/N条件下,反硝化速率和最大亚硝酸盐积累浓度均与进水硝酸盐浓度成正比.此外,实验结果表明,兼氧条件下的反硝化过程虽不易出现COD残留,但去除单位氮所需的有机物更多,且整体反硝化速率以及亚硝酸盐还原速率均低于厌氧条件.  相似文献   
2.
船舶是一种漂浮在水上的流动污染源。船舶除了油、污水、废弃物等对外界可能造成污染外,柴油机排汽、排尘也会给环境带来危害。为了能及时、准确地掌握船舶对大气环境污染的范围和程度,我们对部分船舶进行了调查和监测。现对船舶烟尘排放、烟  相似文献   
3.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产沼的模拟实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城市生活垃圾的填埋降解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垃圾成份对垃圾降解及填埋气产生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增加温度及在填埋垃圾中添加污泥,可加快填埋垃圾的降解与填埋气的产生,实验期间累计产气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2.04和3.4倍;以厨余垃圾为主的样品垃圾,其产气过程的显著特征是产气速率衰减较快,这与国外文献报道有较大差异。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封场后产气量的快速衰减,是填埋气利用规划设计应该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沥液是一种含高氨氮高有机物浓度的难处理废水,目前渗沥液生物脱氮多采用多级硝化反硝化处理工艺,存在能耗大、效率低等不足。以厌氧氨氧化技术为核心,构建连续流厌氧消化-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三段式工艺,分析垃圾焚烧厂渗沥液的生物脱氮效果、有机物迁移转化规律、功能微生物活性及组成变化。结果表明:在进水ρ(NH4+-N)为900~1800 mg/L,ρ(COD)为3000~20000 mg/L时,系统处理效果良好,稳定运行期间总无机氮和COD去除率分别为85%和77%。其中厌氧消化段可去除约45%的COD,短程硝化段NO2--N积累率保持在97%以上,厌氧氨氧化段稳定运行期间总无机氮去除率约为85%,系统内也存在一定程度反硝化反应。接入渗沥液后,自养脱氮体系中功能微生物氨氧化菌(AOB)和厌氧氨氧化菌(Anammox)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采用宏基因组学结合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比分析微生物的群落和功能组成变化,发现渗沥液中高浓度的有机物使短程硝化段和厌氧氨氧化段内异养反硝化菌相对丰度上升,Anammox受到难降解有机物抑制,其中Candidatus_Kuenenia菌属适应性较强,在驯化后仍然可以维持厌氧氨氧化系统较高的脱氮效果。  相似文献   
5.
填埋垃圾体气体渗透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模拟填埋垃圾体压实方向和与其垂直方向上气体渗透系数的测定,研究了在不同压实密度、不同含水率条件下垃圾体渗透特性的变化情况.实验表明:(1)在垂直压实的填埋垃圾体中,水平方向渗透系数平均值Ka^-为垂直方向渗透系数Ka^-的7.5-20.0倍,填埋垃圾体各向异性特征明显;(2)垃圾体渗透系数与压实密度、含水率的关系分别满足指数和线性递减规律.表明压实密度对渗透系数的影响较含水率大得多。  相似文献   
6.
目前实际工程中通常采用现场抽气试验的方法确定垃圾填埋气收集系统的相关技术参数 ,这种方法不能对影响抽气效果的因素综合分析并加以优化。本文利用竖井抽气条件下填埋气压力分布模型 ,分析讨论了抽气系统各参数对对抽气效果的影响 ,提出了垃圾填埋场填埋气竖井收集系统的抽气量、抽气井影响半径、抽气井埋深的优化设计方法 ,可为填埋气污染控制与回收利用系统的规划设计及运行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交通部、长江轮船总公司投资数十万元,由重庆长江轮船公司负责筹建的长江上第一家交通业的环境监测站。迄今已使用三年多。在筹建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