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10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江苏启东是我国原发性肝癌高发区之一。近年来,经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饮水与肝癌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当地大多数居民长期饮用河水或沟水。1984年,我们曾对该地区的不同饮用水源进行了有机氯杀虫剂的检测,发现河沟水的六六六、DDT含量远高于井水。有机氯杀虫剂能否诱发肿瘤,各界说法不一。本文试就该地肝癌与非肝癌患者体脂中有机氯蓄积情况的调查和测定,探讨当地肝癌的高发与饮水中有机氯污染的相关性。一、材料与方法(一)样品来源启东县样品由启东肝癌防治研究所及人民  相似文献   
2.
蓝绿藻的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蓝绿藻在水中易形成水花,危害人群健康,各国学者对蓝绿藻进行过大量的生态不研究,近20年来的研究表明,蓝绿藻的生长和产毒,受光照、温度、氮磷、微量元素、溶解氧、叶绿素含量等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蓝绿藻生长及产毒水平的波动,也造成了水体中优势藻的季节性变化。  相似文献   
3.
淀山湖夏季微囊藻毒素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淀山湖夏季微囊藻毒素的昼夜、区域、垂直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在淀山湖上选择11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设4个采样深度,进行24h的4次采样.测定水样中总氮(TN),总磷(TP),微囊藻毒素(MC)浓度,同时记录采样时的水温(TEM)、pH值、可见度(VDWB)、风向、风速.结果表明,MC分布具有明显的昼夜、区域差异,早晨和下午最高,西南水域明显低于其他区域,体现了光照、空气流动对MC分布的影响,同时MC的分布与总磷、pH值、可见度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除光照、空气流动外,影响湖水MC分布的最主要因素为湖水可见度和水中总磷的含量.表明光照、空气流动、水体总磷含量是影响夏季淀山湖水体MC分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65℃预处理提高蓝绿藻基因及毒素检测水平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比较了65℃温育法以及冻融法对蓝绿藻基因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测定以及毒素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测定效率的差异.对培养的毒素分泌型的微囊藻细胞分别用两种方法预处理,做成10倍稀释系列梯度,以同样条件进行PCR扩增和ELISA毒素测定.结果表明,65℃温育法相比冻融法可分别提高ELISA和PCR测定效率不低于10倍和100倍;65℃温育法更适用于蓝绿藻细胞内物质的准确测定.  相似文献   
5.
为净化靠近海湾的厦门筼筜湖受污染的湖水,进行了纳潮排污的试验。经过分析计算,发现海水难于进入内湖,从而得出应采用渠道将海水引至内湖顶端,再通过外湖最终排人海的净化措施的结论。同时还建立了相应的水质模型,并应用于纳潮引水量的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微囊藻毒素(MC-LR)对咸淡水褶皱臂尾轮虫的急性毒性效应.采用克隆培养法,通过编制生命表计算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l)、净生殖率(R0)和世代时间(T),研究MC-LR的浓度在1~20mg/mL之间对轮虫种群增长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MC-LR的24h LC50为124.87mg/mL;各实验组轮虫的存活率和繁殖率及种群增长参数均低于对照组,其中以R0的改变最明显,对照组是实验组的2.4~3.8倍;实验组轮虫的雄体发生率是对照组的2倍以上.研究还显示了轮虫对MC-LR有较强的耐受能力;MC-LR能降低轮虫的生命周期、繁殖和种群增长率;MC-LR能诱导轮虫雄性个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对某湖泊某点 2 4小时 ,每隔两小时 ,按 0 .5、1.5、2 .5米水深采水样调查。结果表明 ,该点微囊藻毒素对数与时间、叶绿素、总氮、藻细胞数和化学需氧量有关 (R2 =0 .5 5 9,P=0 .0 0 7)。一天 2 4小时微囊藻毒素有三个峰 ,尤以晨曦和黄昏为高。将时间和深度相结合 ,可以发现 2 0 :0 0到 2 4:0 0点水深 2 .5米处微囊藻毒素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8.
氮、磷、铁、锌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产毒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探讨氮、磷、铁、锌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产毒的影响,以HGZ为基础培养基,调整氮、磷、铁、锌的浓度,于无菌条件下对两种藻株进行培养,定期取培养液进行细胞计数及用ELISA方法测定微囊藻毒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浓度的改变没有引起无毒株产生毒素,也没有改变产毒株的产毒特性。高浓度的氮(1.6~245.1mg/L)有利于两藻株的生长及产毒株的毒素合成,而对磷、铁、锌的需求量较低。当磷的浓度低于1.4mg/L时,无毒株随其浓度增加而生长加快,但浓度超过此范围,则变化不大。产毒株的生长和产毒对磷盐的浓度变化不敏感,过高浓度的磷(62.1mg/L)可抑制其生长。两藻株的生长对铁、锌浓度的变化也不敏感,但产毒株的毒素合成却随铁离子浓度升高而缓慢上升。在氮、磷、锌3个单因素研究中,培养液中藻细胞的数量与总毒素含量均呈正相关(P<0.05),而铁未呈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蓝藻毒素的毒性及其生物富集、暴露途径和危险度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概述了淡水蓝藻释放的毒素,在毒性、生物富集等方面的某些研究进展,并探讨了人其与人群健康相关的主要暴露途径及危险度评估。蓝藻毒素的暴露途径主要有“皮肤接触、呼吸道吸入、血液透析、消化道摄入等。未来的研究将集中于不同暴露途径下,蓝藻毒素对人群健康效应的现场评价,并提出合理的预防措施及对其进行现场考核。  相似文献   
10.
饮水中致癌、致突变物(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第五类Ames试验致突变性物质(AmesTest Matagenicity) 对每个化学物质的沙门氐突变菌株阳性资料和各种试验条件进行了评价,按下述原则进行分类。致突变物:属于此类化学致突变物必须经Ames试验,按标准规程进行操作,用一种或几种标准沙门氏突变菌株,其回变菌落数增加必须等于或大于溶剂对照二倍;同时做的阴性对照菌株自发回变数和试验条件变化都在正常范围内;获得结果能够用统计方法确证或能够用多次实验重复,实验结果的资料用表或图保存以供查考。可疑致突变物:此种化学物试验资料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