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8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赵徵 《安防科技》2003,(4):68-68
甜蜜温馨的家庭需要全心的呵护,因此完备的家庭保安系统不但要求操作方便、美观大方、全年365天每天14小时无休止地细心看守,而且分区设定的贴心功能使您与您的家人日常生活更加便利,提供您全天候24小时居家安全服务,高科技的防盗器材,与针对住宅而设计,独一无二的家庭保安系统专用主机,依客户需求不同而量身订  相似文献   
2.
长期施肥对黑土中Cu、Cd含量及其剖面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经过8个不同施肥处理的黑土样品为材料,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黑土中Cu、Cd含量的差异.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Tessier-连续提取法,研究黑土中全Cu、全Cd和有效Cu、有效Cd的含量差异.结果表明,有机肥的长期施用,会使土壤中Cu、Cd与有机质发生络合并使Cu、Cd在土壤表层累积;秸秆和氮磷钾(S NPK)化肥的长期配合施用,有利于作物对有效Cu和Cd的吸收,从而使Cu、Cd在土壤中没有明显积累;NP及NPK处理下,二铵、氯化钾肥对土壤中Cu、Cd积累的影响不明显.长期耕作不施肥(CK)处理时,因无外源Cu、Cd,以及作物对有效Cu、Cd的长期吸收,土壤中Cu、Cd含量低于不耕作不施肥(休闲)处理的.从垂直剖面上看,Cu、Cd主要积累在黑土表层,而表层以下不同施肥处理间Cu、Cd含量的差异和变幅不大.有机肥料能明显地向土壤中带入Cu、Cd,造成Cu、Cd在土壤表层的积累,并由于植物体的吸收对人体造成潜在危害,而其他化学肥料对土壤中Cu和Cd积累的影响不明显.本研究为人们的生产实践提供了施肥理论和依据,并且对土壤的污染防治也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室内培养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外源Cd~(2+)进入土壤30 d后,在土壤各级微团聚体中的含量富集和形态赋存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外源水溶性镉进入土壤30 d后,100%转化成了颗粒态,其中58.5%转化为了可交换态,0.98%转化成了碳酸盐结合态,1.26%转化成了铁锰氧化物结合态,7.68%转化成了有机结合态,31.5%转化成了残渣态,这基本与其中各粒级微团聚体中的赋存形态的情况一致.在土壤中赋存的镉主要分布在各级微团聚体中,在各粒级微团聚体中的含量分布顺序为<10μm微团聚体>10~50μm微团聚体>50~250 μm微团聚体;外源镉向小粒级微团聚体的富集倾向明显高于向大粒级微团聚体的富集倾向,其中在<10μm微团聚体中富集系数为1.43,在50~250μm微团聚体中的富集系数只有0.60.  相似文献   
4.
环境问题虽然仍是一个充满科学争论和可能发生急剧变化的领域,但生态和人口现象的惯性使我们得以相当精确地断定下个世纪中人类生物圈演变的大趋势。自1972年罗马俱乐部的报告发表以来,对世界环境的前途问题做了这么多的研究工作,而那份题为《请暂停增长》的报告至今仍是未来学方面最畅销的读物,并以300多万本的销量遥遥领先。从那时起,关于人类生物圈未来的看好看坏的说法层出不穷,有的宣称世界末日即将来临,有的则散布故作乐观的论调,这一切终于使人对今后20至50年间环境问题的表述无所适从,从而对任何与此有关的预测都产生了怀疑。然而,无论是生态现象方面科  相似文献   
5.
沈阳市地下水监测点优选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沈阳市地下水监测点优选方法进行研究.采用聚类分析划分污染类型,应用模糊数学划分污染程度,运用环境地质学原理和地质制图技术及数学方法绘制出相应图件,两图叠加形成块段,从中优选出监测点.  相似文献   
6.
可欣  李培军  张昀  颜丽  朱宁  关连珠 《生态环境》2005,14(3):392-395
类羧酸是一种带有羧基的化工副产品,其主要成分是二羧酸和三羧酸。具有较强的络合能力,可以用做螯合剂。文章通过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类羧酸对棕壤中与氮素转化有关的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类羧酸能显著抑制土壤脲酶活性,有效减少尿素水解产物氨的挥发损失;能促进土壤中含氮有机物的分解,并能抑制土壤中氨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另外施用类羧酸还能改善土壤中氮素的有效性,提高土壤的供氮能力。  相似文献   
7.
类羧酸对棕壤中与磷素转化有关的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欣  李培军  张昀  颜丽  朱宁  关连珠 《生态环境》2004,13(4):636-637,676
类羧酸是一种带有羧基的化工副产品,其主要成分是二羧酸和三羧酸,具有较强的络合能力,可以用作鳌合剂。通过室内恒温培养试验,研究了类羧酸对棕壤中与磷素转化有关的生物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有机磷转化强度间存在显著直线相关关系。并且,施用类羧酸能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含量,增强土壤中有机磷化合物的水解,增加土壤有效磷的含量,从而改善土壤的供磷能力。  相似文献   
8.
用田间长期定位试验法研究了施肥与地膜覆盖条件下玉米连作在壤质棕壤中有机质的矿化、积累和平衡。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矿化率在0.0107~0.0438/a之间,施肥与地膜覆盖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与平衡,并加快有机质矿化;在本试验各施肥处理中土壤有机质均有所积累;在连年稳定施肥条件下,有机肥的施用会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平衡值  相似文献   
9.
高级氧化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介绍了包括化学氧化法、电化学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超声氧化法、辐照氧化法和催化湿式氧化法等在内的高级氧化技术的机理和运用于垃圾渗滤液处理的研究进展,并提出高级氧化技术与生物处理联合运用和各种高级氧化工艺之间的优化组合将是实现高级氧化技术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工程化运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采用酸碱盐溶液浸渍方法对活性炭进行改性,探究了其吸附油气的特征,考察了改性后的活性炭对油气吸附量和穿透时间的影响,采用BET、SEM、XRD及FT-IR等方法对活性炭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的活性炭孔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2~#样品(醋酸改性)比表面积最大为1 264.33 m~2·g~(-1),碱改性活性炭对油气的吸附性能优于其他改性方法,3~#样品(氨水改性)吸附容量最高为0.279 g·g~(-1),拟合动力学速率常数k′值是0.096 3,5#样品(氢氧化钾改性)穿透时间最长为130 min;改性处理后,增加了活性炭表面的—OH与C=C含量,正丁烷主要以—CH_2基团吸附在吸附剂表面。在综合酸碱盐溶液改性的基础上,利用Yoon-Nelson动力学方程对吸附曲线进行拟合,评价改性活性炭对油气的吸附性能。以上研究结果可为活性炭吸附油气的工业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