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基础理论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潘波  曹军  刘国敬  陶澍 《环境化学》2002,21(3):245-249
用络合滴定法研究了鲤鱼鱼鳃粘液对铜的络合特性 ,并根据实测数据考察了不同拟合方法的优劣 .结果表明 ,在选定的滴定范围内 ,单配体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粘液和铜之间的相互作用 .各种拟合方法中 ,常用的经线性变换的Scatchard方法误差最大 ,其余方法相差不大 .对这些方法进行一次迭代可以大大改善拟合精度和稳健性 .由此得到的条件稳定常数为 7 0 5 ,络合容量为 0 1 5 8μmol·mg- 1C .  相似文献   
2.
几种络合态铜对彩虹方头鱼的生物有效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龙爱民  陶澍  潘波  刘国敬 《环境化学》2001,20(4):320-325
通过暴露实验和化学形态计算方法研究了彩虹方头鱼(Paracheirodoninnesi)对四种铜络合物的吸收.结果表明,络合态铜可被彩虹方头鱼吸收,但对络合态铜的吸收率显著低于对非络合态铜的吸收率,在其它形态铜含量基本恒定的条件下,铜吸收量随络合态铜含量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趋势.不同络合态铜的有效性也有显著差别,条件稳定常数越高,则越不容易被吸收.由于铜暴露导致的粘液分泌量的变化从另一侧面证实了络合态铜的可吸收性.  相似文献   
3.
短期暴露实验中铜在鱼鳃表面的结合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逐级提取的方法研究了短期暴露实验过程中鱼鳃表面不同结合状态的铜随时间变化的过程.考虑到实验过程中水环境条件的动态变化,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校正.结果表明,鱼鳃对铜的吸收在3h左右达到稳态平衡,水提铜、鱼鳃表面易交换铜以及鱼鳃表面难交换铜随时间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