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2篇
基础理论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文章从区域地质和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入手,分析论述了阿拉尔盆地高压自流水赋存特征,并结合阿拉尔水源地开采现状和2004年水源地探采结合4眼供水井资料,以水源地规划的2.1×104m3/d生产规模为目标,选择水均衡法、断面法、开采试验法分别评价了全盆地地下水天然补给量、水源地地下断面补给量,水源地允许开采量,并分析预测了水源地随开采时间的延伸其水头的变化趋势,为今后类似地区开展地下水资源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南长山岛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有机碳密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有机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碳库之一,以往对海岛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在南长山岛实测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表层土壤的有机碳密度,比较了相互之间的差别,分析了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南长山岛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密度差异显著(p0.01),表现为:针阔混交林刺槐黑松侧柏农田水库沿岸草地果园;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高于其他类型土壤.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与坡度(r=-0.459,p=0.085)、海拔相关性不显著.在土壤理化性质中,土壤全氮(r=0.763,p0.01)、有机质(r=0.833,p0.01)含量与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刘瑜  杨慧  孟祥坤  刘振英  李银 《环境工程》2015,33(6):107-111
从天津某铁厂附近排污河的酸性底泥中成功分离出氧化亚铁硫杆菌菌株,对其形态特征和DNA序列进行了鉴定。运用生物淋滤技术对河口底泥中重金属进行了淋滤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氧化亚铁硫杆菌能够较快速启动生物淋滤,且接种该菌株进行底泥生物淋滤可有效溶出底泥中重金属。最佳淋滤条件为:Fe SO4·7H2O添加量为7 g/L,氧化亚铁硫杆菌的接种量为15%,硫粉添加量为3 g/L,污泥浓度为10%,温度为30℃和硫粉为3 g/L。在最佳淋滤条件下,底泥中Cu、Zn和Hg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0.6%、63.9%和82.5%。  相似文献   
4.
刘振英  刘亦洋  史萌  高雄 《生态环境》2010,19(5):1050-1053
以水解酸化为预处理手段,利用自主设计的水解酸化柱为处理设备,处理光学工业生产废水。通过分析光学工业生产废水的水质了解到:该废水BOD5/CODCr〉0.3,可以采用生物的方法处理废水,但是考虑到BOD5/CODCr值较低,而该废水中又含有大量的高分子有机物,直接利用好氧生物降解的方法效果不明显,为提高其生物降解性能,使用水解酸化为前处理手段。通过近一个月的启动试验,水解酸化反应器出水稳定,CODCr去除率达到45%左右。以废水中CODCr去除率和酸化率为分析指标,确定水解酸化反应体系的最佳适用条件,试验结果表明:pH值为6.5~7.5,水力停留时间为8~10h时,废水CODCr去除率和酸化率较高。设定pH值为7、水力停留时间为8h的试验条件,比较进、出水BOD5/CODCr的试验结果变化可知:经水解酸化预处理后,该废水的可生化性提高了近一倍左右,水解酸化预处理效果明显,该预处理方法改善了光学工业生产废水的可生化降解性能。  相似文献   
5.
纳米铁的制备及其还原硝酸盐氮的产物与机理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微乳技术制备纳米铁粒子, 并在无氧环境、室温、中性条件下与NO-3反应, 研究纳米铁与硝酸盐反应的产物及反应机理.结果表明: 纳米铁在30min内能与99%硝酸盐反应, 反应的主要产物为氨氮, 且伴有亚硝酸盐产生, 亚硝酸盐氮的浓度在反应过程中出现极大值; 由质量平衡关系推出,纳米铁与硝酸盐反应是氧化还原与吸附作用同时存在的过程, 反应的主要路径为NO-3→NO-2→NH 4.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