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污水分散式处理有独特的优点,人工湿地是其中主要的方法,特别适合在农村地区因地制宜地处理生活污水,具有运行费用低、处理效果好的特点,在新农村环境建设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人工湿地用于污染程度高的行业废水处理国内比较少见。该文依据一项中德环保合作项目——人工湿地技术处理蕲春某屠宰厂废水的示范工程,对人工湿地建造有关的设计及运行管理问题进行总结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饮食业油烟净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烹调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油烟气,污染环境,损害人体健康,文中介绍各种油烟气的形成及其成分,饮食业油烟的排放标准和净化方法,旨在提供有效防治饮食业油烟气。  相似文献   
3.
多级生态塘/湿地系统底泥中磷的归趋模式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研究了多级生态塘/湿地处理系统不同单元底泥中磷的形态分布及释放规律,考察了季节和泥龄对磷形态分布及其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系统前端到后端,钙磷在底泥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铝磷和碱可提取有机磷的比重逐渐减少;3~6月是底泥磷的集中释放期,主要释放单元为复合兼性塘,释放形态为铝磷和碱可提取有机磷;绝大多数铝磷和碱可提取有机磷在泥龄为 1.3 年时都释放到水体中.钙磷和铁磷是底泥中磷的主要贮存方式.  相似文献   
4.
颗粒计数仪在水处理絮凝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水中高岭土颗粒和腐殖酸有机物为去除对象,首次采用颗粒计数仪对铝盐絮体的动态絮凝变化过程进行了在线监测和分析。通过改变水力条件和投药量,分析了硫酸铝和聚合氯化铝(PAC)絮凝剂絮凝过程中各阶段的絮体颗粒粒径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并确定絮凝反应的最佳条件。通过实验表明:颗粒计数仪能够较好地表现出絮凝过程的粒径分布变化,同时得出颗粒总数变化与絮凝效果的相关性很好,可以灵敏地表征絮凝效果的好坏,因而可以用来优化絮凝剂的投加量,提高出水水质和降低出水成本。可以预期,颗粒计数器在未来水处理中一定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以江阴市新桥镇人工湿地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生化组合湿地工艺处理污水处理厂尾水,研究生物-生态组合湿地的运行状况和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的进一步净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生态组合人工湿地系统对尾水中污染物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对COD、氨氮、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9%、31%、18%和8%,平均出水浓度分别为35.54,0.97,10.77,0.11 mg/L,完全符合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研究结果能够为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生态处理技术和管理的改进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基础,为以后湿地生态系统的推广和示范研究提供直接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6.
7.
概念为人类创造美好的居住环境是所有人的共同心愿。但绝对禁止所有污染是不可能的,"环境是无价的"可以作为口号,来激励和提升公众保护环境和爱护环境的意识,但人们不能对此按照字面含义进行清晰解释,否则我们就要回到蛮荒时代,不用纸笔、电力、医院、住房等商品。既然如此,经济学家就考虑如何在一定排放水平下实现社会福利最高,一定社会福利水平下实现排放水  相似文献   
8.
铁盐和铝盐混凝剂对消毒副产物的控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三氯化铁和硫酸铝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两种混凝剂对三氯甲烷生成量的控制作用及控制机制.结果表明,与硫酸铝相比,三氯化铁可以更好地控制三氯甲烷的生成量,对有机物的去除方面,也具有良好的效果.E4/E6变化表明,三氯化铁和硫酸铝对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机制不同,硫酸铝主要去除水中大分子的有机物,三氯化铁更倾向于去除水中小分子有机物,而这些小分子有机物通常是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从而使三氯化铁对消毒副产物的控制作用较硫酸铝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了深入探讨絮体破碎行为对其分形成长及结构的影响,借助一种简化的絮体破碎模式对絮体破碎/再形成过程进行计算机模拟。通过对比分析破碎前后虚拟絮体的形态特征及其统计特性,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絮体发生破碎后,所形成碎片的形态特征直接影响着再形成絮体的形态及恢复程度;(2)絮体外围枝杈结构的破坏,有利于运动粒子进入絮体内部或者均匀地排列在凝聚核周围,改善絮体质心附近颗粒的空间分布,从而有效地提高其致密性和抗剪切破坏能力;(3)在絮体分形成长过程中,存在一个使其由各向同性向各向异性过渡的临界状态,之后发育良好的枝杈对其余枝杈生长的抑制作用增强。此外,在实际操作时还应严格控制絮凝体系的物化条件,不宜使絮体过度破碎,以获得较好的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10.
贺维鹏  南军  施周  刘佳 《中国环境科学》2013,33(10):1779-1784
为深入探讨絮体成长特征及其结构改善途径,借助一种简化的破碎模式对絮体破碎过程进行计算机仿真,并将仿真结果用于分析不同水动力学条件下破碎后再形成时絮体粒度和结构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与远离质心的区域内颗粒重组相比,絮体致密性主要取决于其质心附近颗粒的空间分布;絮体破碎后生成粒度较小但结构较为致密的碎片,在适宜的水动力学条件下有利于颗粒进入其内部或者均匀地排列在其周围,实现质心附近颗粒的重组,进而改善絮体结构.此外,还建立了絮体分形生长模型,并对絮凝工艺的操作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