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某电厂2×1 000 MW机组的引增段烟道为例,基于CFD模拟软件开展了烟道系统的优化分析,优化后降低了系统压损122 Pa,年节约运行费用约35万元,投资回收期为0.57 a。优化后的方案较原方案大大降低了系统的磨损及振动,有利于电厂的安全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2.
基于筛板式脱硫喷淋塔的结构特点,研究了烟气流速、浆液循环量、液滴粒径和喷嘴形式对雾滴携带特性、筛板的整流效果、系统压损的影响。结果表明,烟气流速增加到3.6 m/s,液滴被携带的作用明显增加,烟气流速增加,除雾器入口的雾滴浓度明显增加,系统压损增大;而循环量对1 300μm雾滴携带没有明显影响,循环量增加,系统和整流层的压损明显增大;液滴粒径越小,其携带作用越弱,1 300μm以上液滴几乎没有被携带出脱硫吸收塔,而800μm以下液滴携带作用明显增强。液滴分级粒径由50μm增加到1 900μm,其系统压损由2 349 Pa降到975 Pa,除雾器段压损由361 Pa降到67 Pa,液滴粒径对塔内系统压损影响较大。对安装有五层喷淋层的吸收塔,在四层以上安装双向双头喷嘴对除雾器入口的雾滴浓度有明显增加,而三层以下是否安装对雾滴携带无明显作用,同时其携带作用增强,筛板的整流效果减弱。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火电超低排放改造逐渐完成,以及相关非电行业烟气排放政策、法规的实施,大气治理重点由电力行业转向非电行业.半干法因具有投资低、无废水、系统简单等特点,越来越多应用于非电行业烟气治理.因此,本文对各种主流半干法技术进行介绍与特点分析,并结合典型电力与非电烟气特点对比,提出了非电烟气半干法治理技术发展方向,为非电烟气...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模拟了火电厂氨区的氨泄漏和扩散状况。根据电厂氨区及氨储罐的布置特点,基于当地的气象条件,研究了不同风速、不同风向、不同泄漏点的氨泄漏扩散特性。通过检测氨区周边特征线上的氨浓度分布状况,分析了泄露发生后10 s时间内的氨扩散情况。研究认为在主导风向下氨泄漏检测仪安装在W和S面的交界面附近,高度为y=-0.5 m到y=1.5 m区域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5.
汞主要包括单质汞Hg0和二价汞Hg2 2种.二价汞化合物比较稳定,易溶于水,易脱除;单质汞挥发性较高、水溶性较低,是最难控制的形态之一.介绍了几种燃烧后脱汞的方法及烟气脱汞技术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国内在脱硝、脱硫、深度除尘等方面的主要超低排放控制技术,结合300 MW、600 MW、1 000 MW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案例,分析了影响超低排放控制工艺投资和运行成本的因素。结果表明:设备购置费是控制投资成本的关键因素;运行成本主要由设备维护费、人工成本、消耗性指标构成,消耗性指标的占比最大;随着发电装备和污染治理技术的进步,脱硝、脱硫项目单位污染物的建设和运行成本大幅下降,但投资成本却随着超低排放改造要求及人力成本的提高而上升。  相似文献   
7.
冲刷磨损是目前工业系统运行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电厂增压风机前的一段双入口烟道进行了CFD分析,通过增加导流板来减小系统的压力不平衡性,改善颗粒对烟道的磨损,考察了不同粒径的灰分颗粒对烟道和导流板磨损趋势,为实际工程中的防磨措施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9.
针对某2×350 MW燃煤发电机组主烟道脱硫废水蒸发过程进行了CFD数值模拟,分析了蒸发过程中烟道内的气液分布和变化规律,喷嘴参数对蒸发性能的影响,以及蒸发过程随着负荷降低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液滴颗粒可在烟道内完全蒸发;粒径从40 μm增加到80 μm时,液滴蒸发时间从0.26 s增加到0.62 s,蒸发距离从6.15 m增加到13.41 m;蒸发时间和蒸发距离与液滴粒径近似呈线性关系;蒸发时间随着喷射角度的增加而减小;喷射角度为90°时,蒸发距离最短;喷射角度为120°时,蒸发距离最大;3种喷射方向中,逆流喷射方式蒸发时间最长,但蒸发距离最短;负荷降低,蒸发时间增加;负荷由75%降低至50%时,蒸发距离有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0.
李斌  刘强  吴其荣 《四川环境》2012,31(3):122-125
本文针对100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采用了180度双入口脱硫吸收塔,分别模拟和比较了单双侧进烟时,隔板对流场的分布状况,提出了最佳的布置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