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基于12个微量元素、10个稀土元素和24个同位素分析结果,作者认为本区钾质火山岩系中超基性岩和极大多数基性岩有接近原生岩浆的成分,岩浆都是地幔岩石低程度部分熔融形成的,其源岩成分为受流体交代的金云母石榴石二辉橄榄岩。综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及地质三方面资料分析,论证本区火山活动的构造背景是大陆裂谷。  相似文献   
2.
东南沿海陆相多旋回双模式火山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闽东永泰地区为实例,具体阐述东南沿海陆相多旋回双模式火山岩及其区域性分布特点。早白垩世为主要形成期,与世界其它地区以太古代为主体有所不同。区内双模式火山岩为主元结构,Ⅰ旋回(下组合)为沉积岩——玄武岩——流纹质凝灰岩;Ⅱ旋回(上组合)为沉积岩——碱性玄武岩——流纹质凝灰岩;Ⅲ旋回为沉积岩——玄武岩——火山集块岩及钾长流纹岩,其形成的构造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板内拉张环境,岩浆结晶温度大约在970—1156℃,估算过渡岩浆房形成深度约3.5—5km。  相似文献   
3.
太古代是金矿化的主要时期。太古代岩石仅占出露地壳的~12%,但产金却占世界金的一半以上。最主要的脉金矿床形成于2.7±0.2Ga。这一时期与地壳增厚和稳定的时期相应,其中大部分时间为麻粒岩形成的时间。地幔CO_2沿剪切带向上连续流动是导致角闪岩脱水形成麻粒岩的一种方式,同时引起大离子亲石元素向地壳上部的迁移。太古代脉金矿床是在地壳中部沿剪切带形成的。它们的周围为CO_2交代作用带,许多这种交代作用带延伸达几公里;δ~(13)C资料表明,这些CO_2为初生的。业已证明,某些大型太古代金矿床是由比较氧化的热液流体形成的。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的CO_2流可能只是在比较氧化的条件下发生,因为这样的条件允许游离的CO_2蒸气存在于地壳下部。这样的条件也有利于金的和有伴生硫化物的溶解,并有利于它们呈CO_2-H_2O流体迁移到地壳中部,流体中的H_2O来自角闪岩的脱水。  相似文献   
4.
每个含Sn省或省内的各个区有时富含F或B,从而造成了富F和富B环境。除了热液侵入角砾岩筒在富B环境比较常见和脱玻花岗岩/块状云英岩系统在富F环境比较普遍以外,在这些环境中的矿化构造类型都相似。与含F岩浆相比,水在含B岩浆中增大的溶解度可以在矿化体系的构造演化中起作用。在富B岩浆结晶期间所产生的较大的机械能量对角砾岩筒和网状脉形成提供了机制,而富F岩浆较被动的结晶作用经常导致浸染状矿化形成。B向水流体相中分配和SiO_2溶解度在流体相中的增大通常导致富B环境中围岩发生电气石化和硅化。相反,长石蚀变和绢云母蚀变常在富F环境中占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